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
土地是食物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这三方“争夺”的焦点,在中国对于土地的数量需求和质量安全需求都极为迫切。中国土地利用和管理对可持续性的影响表现出几大趋势: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巨大变化可能成为影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最主要因素;
到21世纪中期,中国将新增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主要靠中国自己的土地解决,同时城镇用地将比现在增加近一倍;
除非采取生物工程等高科技手段,土地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几乎不可能;
土地产权制度的公正和安全是对社会稳定十分敏感的因素。中国土地利用方针有必要进行调整,实现土地政策、管理机制和科学技术三方面的创新。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将“土地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作为第10章,成为环境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联合国在2000年4月的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上就土地问题做出决议,指出土地资源利用是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土地,特别是认识土地在环境和发展中的作用,应当在评论中国土地环境状况之前,给出一个合理的概念认识。
1.土地的功能
因为人们对土地太熟悉,而对土地的概念往往不屑一顾,其实真正了解土地概念的人还不是很多。土地是指地球陆地上的特定区域,包含地表上下生物圈的所有部分,包括近地表的气候、土壤和地形、地表水(包括湖泊、河流、沼泽)、近地表沉积层和地下水及地下水库、植物和动物群、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构筑物和有形结果(如梯田、水利工程、道路、建筑物等)(FAO/UNEP,1997)。
从上述概念中,可以把土地在环境中的功能概括为10个方面(FAO/UNEP,1999):
①储存个人、群体或社会财富;
②生产人类食物、纤维、燃料或其他生物物质;
③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栖息场所;
④全球能量平衡河水循环的决定者之一,提供资源和沉淀温室气体;
⑤规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
⑥人类使用的矿物和原料的储存场所;
⑦化学污染物的缓冲器、过滤器或调节器;
⑧提供聚集、工业和娱乐空间;
⑨保存历史或史前纪录(化石、过去的气候证据、人类遗迹等);
⑩提供或制约动物、植物和人类的迁徙。
如果了解了土地的这些功能,土地在环境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十分清楚了。
2.中国的土地与环境
土地既是自然资源也是资产。作为资源,它有着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生活资料来源的作用;作为资产,它可以产生财富。中国的特殊国情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继而对中国的环境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国人口众多,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土地进行近乎残酷的开发和利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城市化开始快速的起步,需要大量的土地作为保证;中国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国家,必须依靠土地的资源环境功能,建设和保护稳定的生态环境。这三个方面,可以说都对土地提出了持续增长的数量需求和质量安全需求,使土地成为食物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夺”的焦点。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3%,居世界第三位。所以,中国的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对环境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不但关系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到世界的环境和发展。探讨中国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
历经十几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完成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详查),从而结束了中国家底不清的问题。
2.1 中国土地利用特点
①中国土地的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的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777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0.106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3%。这“大与小”,使我们在今后发展中面临最沉重的土地资源压力。
②中国山地多,平地少,土地类型丰富,但自然条件较差。中国山地、高原、丘陵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仅占31%,复杂的地貌条件,塑造了丰富的土地类型,但山地面积的广大也造成了较为严峻的自然环境,使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③中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低。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
④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大。在大约5亿亩的宜农后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