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
不管对产业政策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历史作用如何评价,在可持续发展已被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今天,它应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有些在口头上并不强调自己有产业政策)实际要比我们做得更多、更细、更有效。
很难想象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就可以推进绿色技术对整个产业的改造过程(虽然市场的作用是绝对必要的),也很难想象单纯依靠环境保护部门对已形成的环境破坏进行事后(末端)治理就能够彻底扭转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
中国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产业政策。
1.中国的产业政策及其沿革
1.1 什么是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Industry Policy)是一些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所推行的政府干预政策的总称,是调动各种经济手段,如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贸易政策、技术政策、区域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等,对特定产业的生产、投资、科研开发和产业改组加以促进,而对其他产业的同类活动不予特殊关怀或进行抑制的政策。产业政策是扶植经济成长各个阶段战略产业(或产业群)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后发效应,实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目标,赶超先进国家的政策。还包括帮助衰退产业调减生产以至退出行业的政策。
产业政策的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或者说经典的产业政策仅指工业政策。广义的产业政策范围很广,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国的产业政策属于后一类。
1.2 产业政策的内容
产业政策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关于这个体系的构成,一般划分为: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四大组成部分。它们的具体内容和功能如下。
1.2.1 产业结构政策
以行政、经济或技术性(如信息、规则、教育)方式,传达政府引导不同产业发展(或衰减)的意向,进而影响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在产业间的流动,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典型的结构调整政策是确定一段时期的产业重点(需要促进发展的和不宜扩大外延性再生产,重在内部结构调整、转换产品、提高技术档次的),发布各类产业序列(即优先顺序表),如产业(产品)投资导向目录、技术开发目录、限制或禁止生产(建设)的产业目录。
1.2.2 产业技术政策
通过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引导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加速重点产业领域中重大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与科技相结合,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产业技术政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九五”期间产业技术政策包括促进科技进步立法、提高科技投入及其他引导产业技术发展的政策。
1.2.3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是产业内部的结构、分布及其调整。“八五”期间、“九五”期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内部的组织调整仍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包括在市场结构、市场准入、专业化生产、规模经济、信息完全等方面的政策推进,以及政府对产业的分类管理。
1.2.4 区域产业政策
指调动或引导资源在地区间流动的政策。实现产业政策的区域化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要从国家、经济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三个层次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全国经济的统一性和区域经济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二是国家要有一个总体的区域发展政策可循,贯穿适度倾斜、兼顾公平的原则;三是各地区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产业比较优势所在,并树立现实的发展目标。
1.3 中国产业政策的简单回顾
1.3.1 产业政策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前,国内对产业政策知之甚少,在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计划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改革开放以后,市场机制逐步发挥作用,经济主体和经济决策多元化,需要出现一种新的、间接的调控方式。经过对一些国家成功运用产业政策实现经济快速赶超经验进行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一些专家学者把日本、韩国等成功运用产业政策的经验介绍进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务院责成有关部委负责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从此,产业政策走出研究领域,逐步成为国家决策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得到当时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1986~1990年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中,有专门阐述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章节。
1.3.2 中国正式颁布实施的产业政策
1989年,根据当时“治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