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10月 |
一 党政领导人才内涵探析
党政领导人才是指适合在党政领导岗位工作的、胜任领导职位的人。是指具有较高的领导素质,已经或者能够在党政领导岗位上做出并得到社会一定范围承认的较大贡献的人。具体就是指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具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较高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清正廉洁,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以下几个条件,才能称之为党政领导人才:一是具有较高的领导素质。领导素质是一个人成为领导人才的重要基础,不具备领导素质的人根本不能成为党政领导人才。作为领导人才,不仅要具备领导素质,而且领导素质还必须高于一般领导,这是区别领导人才和其他人才、一般领导和领导人才的基础条件。二是已经在党政领导岗位上,或者能够在党政领导岗位上从事领导工作的人。这是党政领导人才区别于其他专业人才的外延条件。如果不在党政领导岗位上工作,又不具备党政领导素质,无论其能力再强、贡献再大,也不能成为党政领导人才,而只能是其他行业领域的人才。三是要做出或能够做出被社会一定范围承认的较大贡献的人。如果没有做出或不能做出较大贡献,则不能称之为人才;如果已经做出或能够做出的贡献不被社会承认,也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不能称之为领导人才。这是党政领导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共同点。
党政领导人才必须具备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对党政领导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都要具备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第一,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第二,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广大党政领导人才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这也是中国到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21世纪的发展趋势,要求党政领导人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特殊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成熟的组织领导能力、良好透彻的心理行为和敏锐完善的思维素质。
二 中国党政领导人才开发的历史变迁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以来,历来重视党政领导人才开发工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都对党政领导人才开发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领导班子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党成立以来,在探索党政领导人才的选拔及任用方式方面,经过长期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
在我党的历史上,由于中心任务不同、所面临的环境不同,党政领导人才开发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革命战争时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1.革命战争时期(1921~1949年):党政领导人才开发的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由于党刚诞生,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又是民族解放。所以,在选拔、使用干部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标准上主要看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是否有善于做思想工作、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否有较强的军事领导能力等。1922年7月,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首次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比较具体、明确的规定。1927年以后,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在干部培养方面受到极大影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组织得到空前大发展,党在干部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1945年6月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