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新医改的理论争鸣与实践探索

    作者:文学国 张然 赵亚琪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摘要:

    医药卫生事业,是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中国又是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人口大国,虽然经济总量现在已经名列世界第二,可是人均GDP的排名却很靠后,人均可用财力并不多。所以,用十分有限的政府、企业和个人筹资能力去保障13亿多国民的“病有所防”和“病有所医”这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民生问题,让问题变得难上加难。因此,新医改以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引起了学术界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新医改涉及的一系列问题,社会各界人士都发表了学术观点、意见与建议。本文在收集整理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将新医改涉及的争鸣问题分为十个方面,在对这十个方面的理论争鸣进行梳理时,也对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进行的一些改革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概述,同时也对相关的问题发表了意见与建议。

    Abstract:

    Medicine and health,is one of the livelihood issues that common people pay most attention to in China. China,a country with big populations,is responsible for one fif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although its economy is now ranked second in the world,the per capita GDP is after ranked,and available financial resources per capita is not much,therefore,relying on the very limited government,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ability to raise funds to ensure more than 1.3 billion nationals’ right to “disease prevention” and “medical care” which need huge amounts of money makes the problem become even harder. As a result,the series of policies issued by the government since new health care reform carried out,caused the wid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and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society,and they published academic views,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new health care reform.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and sorting the former academic achievements,we divide the new health care related theoretical contend into ten aspects. As while as sorting out the ten aspects of the controversy,some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reform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re summarized. The authors also published their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related issues.

    纵观中国新医改之路,有以下十大热点问题值得关注。

    一 政府与市场: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

    自从新医改政策将基本医疗服务规定为公共产品之后,那么政府就承担了基本医疗服务的供给义务,从经济学意义上看,该义务由公共财政支付。同时,新医改政策试图从多个方面破除长期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医疗市场的政府垄断,如放开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领域的限制,鼓励社会资金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领域初步引入竞争机制等。但公立医院这一关键医疗环节改革措施不到位,则改革效果不显著,因此,以公立医院为中心,长期形成的医疗领域的行政垄断现象仍然很严重,医疗资源的市场化程度依然很低。正如有的专家所言,这样的行政垄断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即准入、规划、评级、编制、科研、医保和定价。

    1.市场准入审批权

    个人或者企业投资医药卫生领域,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审批意味着政府对该领域的控制权。一方面由政府主办公立医院,另一方面政府又是审批者、监管者时,政府扮演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监管部门很难公平对待,一碗水端平。

    2.医疗资源规划权

    政府规划布局医疗资源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后遗症,政府有权决定医疗服务机构的设立地点,符合规划的申请政府才批准,不符合规划的申请则不会得到批准。从现实来看,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并不是完全按照政府的规划来决定的,人们常常是根据自身的医疗需求到一个更大的区域甚至全国寻找适宜的医疗资源,空间布局如果只单纯考虑医疗机构的物理分布,而忽视了医疗资源的核心要素——医生的合理流动与配置,规划的初衷与结果就可能是南辕北辙。这几年,城市社区卫生站的建设成就很大,遍布大城市的每个社区,但就诊人数很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政投资的低效甚至浪费。城市医院、大医院就诊人满为患,城市社区卫生站门可罗雀。应该说,这就是政府统一规划而忽视市场因素的结果。

    3.评级权

    医院要评级,医生要评职称,都得靠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标准制定与决定权都在政府手里。医生作为医疗资源最核心的要素,由于与所在医院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身份依附关系而不能自由流动。

    4.编制权

    公立医院完全由政府控制,即使通过管办分开后成立的医院管理部门,也是设立在政府主管部门之内,无非是换了一块牌子,管理模式与体制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公立医院仍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医院有行政级别,医生享受事业单位体制内的职称与编制,这些东西的背后都是社会福利资源。民营医院由于不具有这些资源,吸引不了高水平的医生,也就无法与公立医院形成平等的竞争地位。医疗资源也就无法按照市场规则进行配置,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5.公立医院对医学科研经费的垄断权

    按照我国现行的科研经营管理体制,政府的科研经费仅针对单位(公立医院),不针对医生。民营医院的医生得不到国家科研经费的资助,很难提高其医疗技术与医学水平。

    6.医保定点审批权

    只有得到政府医保经办机构批准的医院,前来就诊的患者才能享受医保待遇,也只有具有医保资格的医院医生,才能给医保患者看病。这样的规定,自然限制了医生的多点执业,也限制了患者的就医便利。

    7.医药定价权

    政府控制着医疗服务、药品、诊疗等项目的定价权。政府部门实际控制了所有的医疗资源。[1]从全球来看,所有的国家都实施医药卫生的政府规制,但大多数国家都是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实施的规制,而且,政府规制机构本身也要受到相应的规制,不能凭自身享有的权利任意行事。

    以上政府所掌握的权力,哪些权力应该下放,哪些权力应该放弃,哪些权力应该交由第三方行使,哪些权力的行使需要改进,目前还不清楚。

    关于如何处理好医疗领域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前卫生部长高强认为,政府与市场的界定应该是:“属于人民公平享有的医药卫生服务,应由政府承担责任、提供保障,坚持公益性质;属于高端、特殊的医药卫生服务,应由市场提供,实行市场机制。”[2]按照前卫生部长陈竺的解释:“‘公平享有’,即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都享有同等权利。”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包括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