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政府不当管制与医改面临的困境

    作者:文学国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摘要:

    多年来,政府投入不足一直被视为“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因此,本轮医改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要强化政府投入的责任。五年过去了,财政投入是否到位?政府的投入是否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监测并评估这些问题,对深化医改十分必要。本文认为,政府目前的三大医疗管制——政策药品价格管制、医生管制、基层医疗机构的行政化管制都存在不当之处,使新医改的许多政策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未能取得预期的改革效果,最后对如何走出当前医改的困境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Over the years,the insufficient government investment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fficulty and costliness of medical service”. Therefore,this reform has established the basic government-led principle,and clearly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Five years later,is the financial input in place?Does government spending relieve the problem of “the difficulty and costliness of medical service”?Monitor and evaluate these problems is necessary to deepen the reform.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government’s current three medical control policies involving drug price control,doctor control,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administrativization control all have inadequacies,and makes it hard for many of the new medical reform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implement,finally failed to achieve expected effect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relevant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get out of the plight of the current reform.

    一 财政投入巨大,但未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3年两会期间,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保安指出,2009~2012年,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已达2.24万亿元,如果是同口径的对比,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2.5%左右,这个比例不仅高于希腊、瑞士等发达国家,也高于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1]

    2014年6月,王保安进一步指出:2009~2013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30682亿元,年均增幅24.4%。

    海量的财政投入,彰显了党和政府为民、惠民的民生情怀。那么,投入的效果如何呢?

    (一)国务院医改办的自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

    2013年11月26日,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就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医改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2]他指出:“总体来看,四年多的医改起步稳健,进展顺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显著提高,有力地保障了民生,加强了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公平,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进一步激发对医改的拥护、支持和信心,‘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现在的34.4%。”[3]

    (二)统计数据显示

    从卫生统计的数据看,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2年的34.4%,但从实际支出的金额看,个人卫生支出的金额从2008年的5875.8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9654.55亿元,增加了3778.69亿元,较2008年上涨了64.31%。

    政府卫生支出的金额从2008年的3593.94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365.98亿元,增加了4772.04亿元,较2008年上涨了132.78%。

    社会卫生支出的金额从2008年的5065.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9916.31亿元,增加了4850.71亿元,较2008年上涨了95.76%。

    卫生总费用从2008年的14535.4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27826.84亿元,增加了13291.44亿元,较2008年上涨了91.44%(见表1)。

    表1 我国卫生总费用及支出构成情况(2008~2012年)

    由此可见,2008~2012年,虽然个人相对卫生支出逐年下降,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2年的34.4%,下降了6个百分点,但个人绝对卫生支出却在逐年上涨,2012年个人卫生支出的绝对金额较2008年上涨了64.31%。这说明,个人相对卫生支出的下降,不是源于个人绝对卫生支出的下降,而是源于个人绝对卫生支出的涨幅低于政府绝对卫生支出的涨幅和社会绝对卫生支出的涨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物价会攀升,结合CPI的变化评价卫生费用显得更加客观合理(见表2)。

    表2 我国卫生总费用及支出构成及同期CPI较上一年增长情况(2008~2012年)

    从表2可以看出,2009年,CPI下降了0.7个百分点,但是政府、社会、个人的卫生支出均在上涨,卫生总费用上涨了20.7个百分点;2011年,CPI上涨了5.4个百分点,但是政府、社会、个人的卫生支出还是均在上涨,卫生总费用上涨了21.5个百分点。可见,无论物价的涨跌,卫生费用都在涨,即物价的波动和卫生费用的变化不呈正相关,而且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中任何一方的卫生支出的涨幅都远远超过物价的涨幅。由此可见,物价波动对卫生支出的影响有限,不是卫生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四年来,个人的卫生支出金额大幅上涨,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巨大投入并没有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这就是老百姓对政府大量投入没感觉的原因。

    (三)没有形成多层次的医院分诊机制

    2014年3月,全国政协常委、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全国两会上发言指出:“改革的设计拟解决多年来困扰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并以破除‘以药养医’为突破口,但却得到了一些与改革初衷不符合的结果。

    近两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赴六个省市的医改调研发现,近年来,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门诊量超万人的医院数目大大增加,医疗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在政府强力监管下并未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虽然人员待遇和设备、硬件得到提升,但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反而下降,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十分冷清。一些国家投入的医疗设备,如B超、X光机等甚至都未开箱,旷置浪费……参加调研的委员们都对医改的方向感到迷茫。”[4]

    (四)财政资金的流向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2012年3月发行了一期中国专刊,其中《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初步评估》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