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作者:李飞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摘要:本部分是关于安徽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安徽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接下来对进一步的生态文明建设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一 安徽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

    2012年,安徽生态文明指数(ECI)得分为74.41分,排名全国第28位。去除“社会发展”二级指标后,安徽绿色生态文明指数(GECI)得分为65.14分,全国排名第22位。具体二级指标情况见表1。

    表1 2012年安徽生态文明建设二级指标情况

    安徽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点是,环境质量居全国中上游水平,协调程度处于中游水平,生态活力和社会发展处于下游水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类型上,2012年安徽仍属于低度均衡型(见图1)。

    图1 2012年安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雷达图

    2012年安徽生态文明建设三级指标数据见表2。

    具体来看,在生态活力方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居全国中游水平。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居全国中下游水平,而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为3.8%,居全国下游。

    在环境质量方面,环境空气质量、水土流失率居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地表水体质量、化肥施用超标量、农药施用强度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表2 安徽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

    续表

    在社会发展方面,城镇化率、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居于全国中下游水平,而人均GDP、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农村改水率处于全国下游水平。

    协调程度方面,能源消耗变化效应居全国上游,排名第2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居全国中上游。COD排放变化效应、氨氮排放变化效应、二氧化硫排放变化效应居全国中下游。

    从进步情况来看,安徽2011~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进步指数为2.74%,全国排名第17位。其中,生态活力的进步指数为-0.24%,排名全国第27位;环境质量进步指数为-1.83%,居全国第24位;社会发展进步指数为12.72%,居全国第4位;协调程度进步指数为4.54%,居全国第16位。

    与上一年度相比,2012年安徽的生态活力出现小幅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下降。环境质量继续退步,主要原因还是地表水体质量的下降,由2011年的49.5%退化为2012年的46.8%。社会发展继续保持稳步提高态势,本年度进步指数高居全国第4位,这得益于人均GDP和人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协调程度继续上升,具体表现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二氧化硫排放变化效应等指标的进步。虽然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普遍提高的形势下安徽排名有所下滑,但总体来看,2012年安徽生态文明建设继续保持上升趋势。部分变化较大的三级指标见表3。

    表3 安徽2011~2012年部分指标变动情况

    二 分析与展望

    受生态活力、环境质量小幅下降的影响,2012年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进步率有所放缓,社会发展指标排名最后,ECI排名也不理想。但应当看到,安徽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仍呈现同步前进的良好态势。伴随2012年安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的发布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展开,安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值得期待。

    围绕科学发展和全面转型,2012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7212.1亿元,增长12.1%,增幅居中部第1位;财政收入3026亿元,增长1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92.7亿元,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2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7160.5元,增长14.9%[1]。安徽通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同时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安徽社会经济仍存在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农村改水率等指标排名相对靠后,应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走持续发展道路。

    安徽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2012年安徽的生态活力、环境质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地表水体质量连续两年持续下降。如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是安徽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安徽积极应对,通过发布实施《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取得重要进展。2012年全省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43786公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