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07月 |
中关村地区不仅是北京市,而且是全国智力、科技、教育、信息等资源最密集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关村地区集中了230多所各级各类的科研机构和近百所高等院校及培训机构,聚集了我国近1/3以上的两院院士和高比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并拥有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联想、方正、四通、曙光、用友、金山、紫光、中软、希望等一大批国内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这样的资源和产业形成的中关村经济,是在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缩影,而且将成为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率先进入知识经济的先导。
本文试图以中关村经济为背景,把这一经济系统看做是一个由具有适应性的主体构成的、处在不断演化(Evolution)过程中的复杂系统。运用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等系统科学理论与思想对该经济系统中智力资源(Intellectual Resource)和创新体系(Innovation System)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智力资源整合和创新体系建设,使这一经济系统能够健康、快速地向更高层次演化或进化。
一 整合服务资源、完善创新体系是中关村经济系统进化的重要手段
20世纪是在科学革命的硝烟中开始的,而系统科学正是在科学革命的频繁发生中诞生的。迄今为止,系统科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控制论为主体的“老三论”阶段;以自组织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三论”阶段;以复杂性研究为主流的新发展阶段。
考察生物界系统,包括生物体的个体及群体,都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它们的元素是“活的”,能够主动地按照一定的目标与原则行动,并且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甚至形状和构造。与此类似,社会经济系统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这样的复杂系统区别于以机械装置为原型的系统,也区别于热力学规律支配的系统。它以丰富多彩的变化、难以预测的发展方向向人们展示了新的、未知的知识领域。对于这些新知识,简单地称之为系统的运动规律,已经不足以表明其目的和对象了。于是,复杂性这个名词就成为全国各方面专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复杂性研究(Complexity Study)或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就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热点。
究竟什么是复杂性呢?我们可以把复杂性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予以描述:①有较大的规模;②子系统或元素、或个体具有主动性,不但能够与外界(包括系统内和系统外)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流,而且会根据经验改变自身,简言之,子系统是活的;③系统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前进,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都在不断变革;④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复杂,难以预测。
J.霍兰德教授的定义更简单易懂。他强调系统复杂性是由个体适应性造成的,它会在环境影响下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并且由此产生分化、分工以至整个系统状态的变更。
从当代系统科学的三阶段论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经济系统有点类似于前两个阶段,而目前的社会经济系统则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换句话说,我们所研究的系统是由政府部门、产业群、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聚集(Aggregation)、流(Flow)等CAS所具有的特性而构成的复杂系统,并呈现出非线性(Nonlinearity)和多样性(Diversity)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一复杂系统又是处在一种国际上即将形成的新的复杂的经济形态之中,即知识经济环境中。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思想及成果对中关村经济这一复杂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我们所研究的系统中,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完善的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促使系统向更高一级进化的手段。这是因为,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中,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它一改过去那种资源、资本总量和增量决定模式,更加强调了创新的作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弥补资源和资本的不足。换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持续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向更高一级演化的必由之路。而有效的智力资源整合又是建立完善创新体系的关键所在。
从系统层次的观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