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04月 |
一 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与安排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筹办“奥运”的全面启动之年。谋划和安排好今年工作,对于促进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目标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体来看,2004年宏观环境将较为宽松,有利于北京市加快发展。世界经济继续回升,全球经济和贸易增幅预测将高于2003年。全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宏观政策将保持基本稳定。改革动力明显增强,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为首都经济圈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加入WTO承诺的落实以及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实施,为北京加快产业升级创造了新条件。北京自身也有许多有利动因。奥运经济全面启动,将进一步激发投资、消费增长。经济内在自主增长机制初步形成,扩大内需政策累积效应将继续释放。结构调整成效开始显现,新兴产业增势良好。当然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货币政策调整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非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等等。
总体考虑,安排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搞好“五个统筹”,着眼于涵养山区、发展平原、优化市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创造更富活力和效率的发展环境。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抓住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求取得突破和实效,降低商务成本,增强发展的活力。第三,发挥“奥运”带动效应,增强总量扩张的内在动力。坚持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奥运经济的协调落实,有针对性地培育产业和品牌,扩张投资和消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第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为加快发展提供稳固基础。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稳固经济增长基础;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发展;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化解潜在风险,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城乡协调和区域均衡发展,加速北京整体实现现代化的进程。第五,改进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缓解突出矛盾。坚持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并重,改进日常管理与完善应急机制并举。统筹考虑,标本兼治,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使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第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把改革发展与扩大就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广大城乡劳动者创造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创业环境。继续巩固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和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发展和改革中切实得到更多的实惠。
按照以上总体考虑,200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预期为9%
9%的预期目标,主要是考虑改变传统以增长为核心的模式,把加快发展的注意力和着力点,主要引导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与“十五”计划以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从各方面有利因素看,实际增长水平完全有可能超过10%。与9%的经济增长预期相应的安排是,全市GDP达到39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7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1381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2457亿元,增长9.4%。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
从目前情况判断,2004年存在一些价格上升的动因,主要是粮食及相关制品价格可能走高,钢材、建材等投资品价格由于需求较旺将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政策性价格调整也会产生一些影响等。由于市场总体供求状况没有改变,居民的储蓄意愿依然强烈,价格上升幅度不会很大。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引导社会投资及消费心理预期考虑,我们认为把2004年的价格调控目标确定为102%比较合适。
3.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
总的看,2004年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量将达27万人,大学生毕业生继续增多,因此要继续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