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
科技竞争力是造就优势经济、强势经济的关键要素,是经济竞争力的基础,经济竞争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效率、市场、信誉、服务等)都与科技水平和实力相关联。目前,我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还是新经济增长点的产生,都需要科技创新成果的注入,整体上讲应是市场对科技极大需求的时期,科学技术正在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一 河南省科技创新基本情況
1.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已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在“科教兴豫”战略的指导下,河南省科研与试验开发经费投入明显增加,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在重大科技攻关和863计划成果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上报全国的重大科技计划成果较多的省市分别是北京(134项)、江苏(36项)、河南(29项)、黑龙江(27项)、安徽(20项)、河北(18项)、甘肃(18项)、上海(17项)、山东(16项)、湖北(12项)、吉林(11项)、浙江(10项)、湖南(10项)、辽宁(8项)、福建(8项)、天津(7项)、陕西(7项)、广东(7项)等;2003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69项,取得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成果的省市依次是:北京(48项)、江苏(23项)、甘肃(16项)、河南(13项)、黑龙江(13项)、山东(11项)、上海(10项)、吉林(10项)、湖南(5项)、辽宁(5项)、浙江(4项)、湖北(3项)、陕西(3项)、天津(3项)、广东(1项)、安徽(1项);2003年863科技计划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77项,取得重大863计划成果比较多的省市依次是:北京(58项)、安徽(17项)、河南(16项)、黑龙江(14项)、江苏(11项)、湖北(9项)、福建(6项)、广东(6项)、浙江(5项)、湖南(5项)、重庆(5项)、上海(4项)、山东(4项)、陕西(4项)、天津(3项)、四川(3项)。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河南省科技创新整体能力较强,科技成果水平较高。
2.河南省科技成果类别及技术水平
以2003年为例,河南省共登记科技成果1011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902项,占89.2%;软科学成果59项,占5.8%;基础理论成果50项,占成果总数的4.9%。
根据对2003年登记的902项应用技术成果水平的分类统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144项占16.0%,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占2.2%;达到国内领先的成果占59.8%,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占23.0%,其他水平的成果占1.3%。2003年高新技术领域的成果中,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成果占高新技术成果的16.7%;电子信息领域成果占8.6%;农业成果占17.9%;光机电一体化成果占12.4%;新材料成果占12.6%,其他如核技术成果、地球海洋技术、航空航天等所占比例较低。在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中,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占23.6%;第二产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占42.7%;第三产业包括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等,占33.8%。
2003年登记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中,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合计比例达到28%,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占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占22%;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成果合计的比例为72%,其中,国内领先水平成果的比例为56%,国内先进水平成果的比例为16%。
2003年登记的软科学成果中,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比例占半数以上,为61.0%;其次是国内先进水平的项目,比例为25.4%;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7%和6.8%;其他为5.1%。
3.科技创新主体分析
据对上报到河南省科技成果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2003年从事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研究的人员占90.3%,从事基础理论与软科学成果研究的人员分别占5.6%和4.1%。
从年龄结构看,据对2003年上报到河南省科技成果库中的数据统计,科技成果完成人员的年龄比例分布为:35岁及以下为32.1%;36~45岁为46.3%;,46~55岁为17.2%,56~65岁的成果完成人员比例为3.5%,65岁以上的成果完成人员的比例仅为1.0%,可见,中青年科技人员已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主体力量。
从单位属性看,2003年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企业的成果完成人员比例最高,为36.7%;其次是大专院校,为24.4%;独立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成果完成人员的比例分别为17.3%和7.1%;其他为13.9%。
2003年由省直厅局登记的科技成果共513项,占全年登记总数的51%。其中,应用技术成果421项,软科学成果47项,基础理论成果45项。
2003年由省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