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02月 |
一 广东演出市场三分化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广东省演出市场随着广东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不断发展,在政府的严格管理和市场规律的调节下,市场十分活跃,演出业始终保持着竞争有序、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目前,广东省演出经营单位1314家,其中演出经纪机构48家,演出经营团体519家,从业人员3.2万多人。2002年,广东省全年各类演出共43642场,日均有120场演出,观众人数901.6万人次,票房收入13532.5万元。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总数141个,其中省直6个。目前在广州市,仅专业的文艺表演团体就有71个,演出经纪机构22个,各类群众文化社团1275个,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演出市场,2002年全市各类演出2万余场。
目前广东已经形成了“四级市场”的发展格局。其中,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为第一级市场;珠三角富裕地区的市县镇乡为第二级市场;粤西等比较贫穷地区的县镇乡为第三级市场。在广东演出市场的发展中,除省内三级市场外,还形成了第四级市场,即包括国内广大地区和境外、国外在内的广阔市场。在这四级市场中,各个层次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级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潜力巨大,艺术欣赏水准较高,是国内外著名院团必争的市场;第二级市场涉及的地区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高质量、有情趣的夜生活已成为他们的精神追求,他们已不满足于“草台班子”的演出,大剧团、名演员越来越受到青睐,交响乐等高雅艺术纷纷开发这一演出市场;第三级市场高雅演出较少,但民间艺术剧团空前繁荣,市场化程度高,形成了非常细化的市场分工;第四级市场是广东演出市场未来发展需要着重开拓的领域,现在广东演出团体每年在境外的演出已经达到1000场次左右,但这些演出大多只能打平成本,没有带来丰厚的利润。广东演出市场要真正打出品牌,使本地演出团体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还必须下大力对第四级市场进行发展。例如,1999年《孔乙己》来广东,广东友谊剧院看好这出戏,随之介绍给香港,结果演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以剧院名义代理国内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团体和个人到境外演出,我国在此之前还未有过。由于篇幅关系,本文着重对广东本省演出市场的三级划分做详细的探讨,广东本省演出市场的三分情况具体见表1、表2、表3。
表1 广东三级演出市场基本情况表
表2 广东三级演出市场收入表
表3 广东各级演出市场中每地平均情况
二 广东演出市场三分化的发展特点
(一)广州、深圳、珠海:第一级市场的特点
现在,一级演出市场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景象。“广东新年音乐会”、“广东文化艺术节”、“纪念堂之夜”、“广州之夜”等已成为一级演出市场的知名品牌。近年来,一级演出市场的演出团体也不断大胆推陈出新,涌现出一批在全国知名的招牌作品。
演出场所的代表是友谊剧院。1993年,面对香港通俗艺术铺天盖地的阵势,友谊剧院与广州交响乐团联手,通过非常有声势的宣传包装,成功举办“93广州新年音乐会”,当时全场爆满,气氛热烈,掌声经久不息,友谊剧院由此成为在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剧院。以后,“广州新年音乐会”每年如期举行,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走向珠三角,走向全中国。1998年开始,友谊剧院与珠三角院线联合成功举办了“中国戏剧精选”展演,大胆引进北京人艺的《雷雨》、江苏省京剧院的《骆驼祥子》、上海话剧中心的《商鞅》,以及当时在全国都非常瞩目的由上海昆剧团耗资达500万元制作的中国版《牡丹亭》,上座率均在九成以上。资料显示,目前由广东省文化部门主管的75家(广东星海音乐厅除外)演出场所中,只有友谊剧院完全靠舞台演出盈利。其余剧院都要通过经营电影或者放录像增加收入。而友谊剧院面对电影大片的诱惑,坚守舞台艺术的阵地。在正常情况下,剧院每年都有200场左右的演出,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近年来,通过政府部门、演出院团、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精心培育及“广州新年音乐会”等市场品牌的巨大带动,高雅艺术在广东逐渐呈现出勃勃生机,一系列融汇了中西文化和多种艺术资源的高雅艺术走俏市场,交响乐、芭蕾舞、话剧及中国传统戏剧在广东演出市场受到欢迎和追捧。
一级演出市场近年来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政府部门与演出市场之间的角色定位逐渐明确。政府部门改变了过去“管”“办”不分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