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年01月 |
1998年是争取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既定目标、继续推进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全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一年。分别于1997年秋天和1998年春天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和“两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换届大会)确定了未来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方针,产生了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由此形成了1998年社会形势总体稳定的格局;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特点,带来了一系列新后果。
影响1998年的社会形势基本走向的主要因素是:①政府努力扭转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趋势,与此同时,经济景气回升缓慢,这种经济格局是1997年格局的延续;②政府加大力度推进从行政机构、国有企业、粮食流通、金融到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此同时,改革所触发的各阶层各群体各集团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机制上还有待于完善,在后果上还有待于观察;③政府采取集中行动对社会各执法部门进行整顿,包括教育整顿政法队伍、严厉打击走私、全面禁止军警和政法部门经商、改革审判制度、强化舆论监督等,均有重大举措出台;与此同时,相关的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1998年社会形势呈现出如下基本特征:基本格局保持稳定,各经济社会领域进展巨大,公众对现实社会及其未来发展前景期望上升;与此同时,局部领域依然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各种矛盾与问题还比较严重,社会心理的波动还时时出现。
一、经济社会各领域进展巨大
1998年春,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产生的新一届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具体的政府工作目标,强调要阻止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势头,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经济社会现实状况与政府的施政重点来看,这一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一年。
(一)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其主要意义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日益加重、国际经济形势趋于严峻的情况下,在我国若干年经济发展速度逐年趋缓的背景下,成功地实现了一定速度的增长,并保持了人民币的稳定。
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8%,这是1993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发展速度继续缓慢回落并保持较高增速的一年,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开始显出较为活跃的特征,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8680亿元左右,比1997年增长15%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400亿元左右,与1997年相比,增长幅度为6%左右;1998年1月到8月,实际使用外资总金额达到274.17亿元。考虑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日益加深并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的情况,考虑到1998年遭遇了4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的情况,考虑到经济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内部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这些成就的获得确实是来之不易的。中央政府关于扩大内需的总政策方向的调整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转向,尽管在本年度还没有充分显示其效应,但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一些领域里的体制改革进展显著,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机构改革,平稳地实现了预定目标
①到1998年底,国务院所属29个部委和32个直属机构精简、部门裁并和人员分流工作基本完成,有数万名行政干部被分流到非行政部门,或者进入各种教学机构接受定向培训。改革后的国务院各部门和人数均大大精减;同时,各省市机构改革的方案拟定工作进展基本顺利,大部分省市区已经向中央上报机构改革草案。这是20年来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最大力度的一次机构改革。这不仅是对数目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既有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也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②一直引人瞩目的国有企业改革在股份制改造、“抓大放小”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国家在数百家企业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数以万计的中小型企业依循不同的模式实行了有效的改制,增强了企业活力。
③住房制度的改革在全国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系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尽管在具体操作层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围绕着住房制度改革,较好地实现了相关的舆论动员,所有相关人群对房改的重大意义和迫切性以及基本原则具有了较高程度的认同。
④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在1998年末终于推出了酝酿已久的重大举措,开始部署撤销各省市区级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