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年01月 |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收入分配是连接国民生产与消费的纽带,而公平与效率则是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在实际中,公平与效率是一个难题,市场经济国家在处理二者的关系时常常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中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1.公平的含义及特征
经济发展中的公平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的分配合理化。从完整的意义上说“公平”包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过程公平中又以机会平等与等价交换为主要内容。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公平还是一个历史性的社会范畴,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对公平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
分配公平感指的是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酬的分配,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或感受。所以这个分配是否公正的标准完全是主观的,主要取决感动当事者的个性需要、动机、价值观等个人因素,因而是因人而异的。人的分配公平感也是一个极其强有力的激励因素,在有些情况下,公平感对人的工作积极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人的公平感一方面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这就是说,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即自己的实际收入,而且也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即自己的收入与他人收入之比较。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同他人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进行社会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同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纵向的历史比较,当出现自己的收支比例相等时,他便认为是应该的、正常的,产生一种公平感。因而心情舒畅,继续努力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劣于他人,或者现在的收支比例比过去差时,他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从而会有满腔怒气,影响继续工作的积极性,这就是分配公平感的基本含义。
收入分配与公平的关系。公平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广义上说,公平是指人们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处于同等的地位,并享有同等的权利。因此,公平决不仅限于经济上收入分配的公平,而是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涵义,如果只分析经济上的公平,那么平等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公平。“经济平等这个概念,很难予以确定和衡量。”从发展经济的角度上看,收入分配既应当是追求效率的,又应当是追求公平的;但是,从政治和伦理角度看,收入分配应是追求公平的。就政治和经济双方面而言,追求公平与效率一直是人类的理想之一。社会学对收入分配的要求以公平为主、以效率为辅;经济学对收入分配的要求是以效率为主、以公平为辅。
2.效率的含义及特征
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投入越少,产出越多,经济效率越高。人的每一种行为从经济的角度上看都是应当追求效率的,并应在可能的条件下使效率达到最大,而不论这种效率是对谁而言的。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于1966年发表的《配置效率与效率》文章中提出了“X效率理论”,他认为:企业总是尽可能地有效地利用资源并总是追逐有利可图的机会,最大化本身存在于非最大化的存在之中,否则,就无所谓最大化。
收入分配与效率的关系。人的行为与效率状况是通过收入分配联系在一起的,无论这种效率是宏观意义上的效率,还是微观意义上的效率,由于经济当事人的正常行为和工作会带来收入并能通过收入分配使经济活动中的人获得报酬,报酬又会推动经济当事人的进一步努力。这样分配就与经济当事人的工作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努力—报酬、要素—报酬”这个循环中,分配机制起着媒介作用。因此合理的分配能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而不合理的分配能降低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另外,分配对生产要素提供者也有双重的作用:如果收入分配合理,那么他们就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本;反之,他们就不为社会提供资本,或者提供少量的资本。因为资本是要素提供者收益的因素;也是能使产权界定明确的因素。索取权既是产权的内在要求,又是产权中的一项内容的结论。如果产权不明,则所有权不明,索取权也不明确,一旦拥有产权的人却因为产权不明而导致分配过程中丧失其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