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4年流动劳动力收入差距调查报告

    作者:张翼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摘要:

    通过对流动劳动力“月收入”与“小时收入”的分析,本报告发现,虽然最近几年流动劳动力(农民工和城-城流动劳动力)的收入有了长足的增长,但工资歧视却仍然显著。在同一受教育程度劳动力那里,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小时工资仍然显著低于非农户籍劳动力的小时工资收入。即使在制造业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在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也形成了较大收入差距——这是人力资本较高劳动力仍然向东部地区转移的最主要原因。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onthly income and hourly income,this paper finds that,although in recent years,migrant worker’s income has kept increasing,the wage discrimination still exists. That is to say,at the same education level,agricultural workers still receive lower wage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Furthermore,in manufacture sector,when controlling education attainment,workers in east region still receive higher wage than those in western areas which is the reason why the trend of migration from middle and western areas to east areas continues.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伴随人口红利的递减,流动劳动力通过“以脚投票”的方式,提升了与雇主讨价还价的能力,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也表明,农民工的地区收入差距在趋于缩小。但流动劳动力收入的提升并不是均衡的。在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流动劳动力平均收入趋于上升的同时,流动劳动力内部还存在收入差距,值得从政策上加以重视。

    近期的研究表明,对于农民工而言,超长时间加班仍然广泛存在。而且,在城市生活成本日渐上升过程中,如果农民工不加班,则很难赚取到预期收入。于是才有“农民工要求加班”的现象。因此,研究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劳动力的收入分布情况,一方面要以“月收入”为单位,考察其变化趋势;另外一方面还要以“小时收入”为单位,分析流动劳动力内部各个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异。

    本报告拟利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分性别、年龄、户籍、就业区域与就业单位等来进行比较研究,在控制“受教育程度”这个变量的基础上,分析流动劳动力的收入差异问题。因为本报告使用的是“工资”概念,所以,分析样本中不包括“自雇”与“雇主”样本,只包括“受雇”样本。雇主的收入,不仅包括了劳动收入,而且还有资本收入。这些收入的多寡,往往取决于“雇主”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其他人。而“自雇”劳动者的收入多少以及劳动时间的长短,也往往是“自我”支配的结果。

    一 流动人口分性别与户籍身份的收入差距

    收入的性别不平等是一个世界难题。在中国,这一现象同样存在。在国际上,一般以女性工资收入与男性工资收入之比来衡量性别之间的收入差距。

    (一)按月收入测量的工资收入性别不平等

    通过表1可以看出,当以月为时间单位来考察流动劳动力的性别收入差距时就会发现,在同样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农业户口的农民工中,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明显的:男性平均月收入是2636.59元,女性平均月收入1942.66元,后者是前者的73.68%。对于非农户籍的城-城流动人口来说,在“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中间,男性平均月收入是2528.61元,女性平均月收入是2053.15元,后者是前者的81.20%。

    表1 工资收入之间的性别差距

    在“初中”文化程度农业户口的农民工中,男性平均月收入是2766.05元,女性平均月收入是2064.94元,后者是前者的74.65%。对于非农户口的城-城流动劳动力来说,在“初中”文化程度者中间,男性平均月收入是2782.87元,女性平均月收入是2100.98元,后者是前者的75.50%。

    在“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农业户口的农民工中,男性平均月收入是2866.13元,女性平均月收入是2229.67元,后者是前者的77.79%。对于非农户口的城-城流动人口来说,在“高中/中专”文化程度者中间,男性平均月收入是3135.61元,女性平均月收入是2417.33元,后者是前者的77.09%。

    在“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男性平均月收入是3459.58元,女性平均月收入是2717.92元,后者是前者的78.56%。对于非农户口的城-城流动人口来说,在“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中间,男性平均月收入是4379.22元,女性平均月收入是3781.03元,后者是前者的86.34%。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管在哪一类别人力资本的流动人口中,女性的月收入都低于男性的月收入。但表1所呈现的总体趋势是,文化程度越高,性别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小。

    (二)按小时工资测量的工资收入性别不平等

    以月收入来计量收入差距,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准确。例如,男性的工作时间经常会长于女性,这虽然会表现出性别工资的差异,但按照小时来计量时,收入差异会有所变化。表2揭示了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性别收入及其差距。

    表2 不同人力资本工作岗位性别工资差距分析

    第一,文化程度——人力资本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越低,其平均小时工资就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其平均小时工资就越高。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花费了更多的教育资本,所以,劳动力市场上的这种信号是积极的。

    第二,户籍身份不同,被调查者的平均小时工资也不同。这里表现出的基本趋势是:在同一人力资本类别里,非农户籍劳动力的平均小时工资比农民工的平均小时工资高。

    比如说,同样是“小学及以下”的男性,农业户口农民工的平均小时工资是13.18元,非农户籍城-城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