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群体动力学、文化资本和社会网络

    作者:道格拉斯·怀特 弗兰克·哈拉里 杨红伟 出版时间:2005年04月
    摘要:本文研究的理论焦点是复杂社会中的群体动力学、文化资本和社会网络。并对理论框架做了假设,本文将采用一套再纵向网络研究中使用的网络的、统计学的、图论的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去检验所有的假设。

    一 理论与概念背景

    尽管有关人种学(ethnographic)田野研究(field research)的资料很丰富,但是,这方面的系统的纵向研究资料则鲜有积累,而这些纵向资料是进行再研究或者后来学者研究群体动力学所必需的。同时,也缺乏方法、概念以及理论来引导纵向的田野研究(Foster,1979),虽然它们对这一领域都非常重要。为了在丰富的、业已存在的人种学和人种史研究的条件下改进和检验群体理论和制度动力理论,就需要从事多方面的纵向领域的研究。而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理论综合,即全面包括群体动力学和社会网络理论,以及生产和交换条件下的文化资本问题。

    当前研究的理论焦点是复杂社会中的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通行的理论框架把社会网络理论融合到更广的一些领域,这些领域来源于对群体动力学(在更广的生产群体框架中重新整合交换理论[exchange theory],此框架强调内聚性[cohesion]和群体团结[group solidarity]发展中的群体问题,而群体团结是合作社会行为的基础)的研究,这一框架还与研究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North,1990)相关。理论框架中的九个具体假设会在本文进行讨论。我们将采用一套在纵向网络研究中使用的网络的、统计学的、图论的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去检验所有的假设。

    1.放射内聚性和协同性

    我们合作研究的成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迄今为止大部分都未经考察——即对复杂社会中的网络研究,比如:结构性的族内通婚(Structural endogamy),它定义了潜在的具有内聚性的社会单元,以及放射内聚性的更为普遍的现象;二者都会在下文中进行定义。因为大多数研究都通过局部稠密网络或者席美尔(Simmel)的横切(crosscutting)群体(Blau and Schwartz 1984)的观点定义社会内聚性,所以很少有关于由自我联系(self-bounding)的中等或者大范围社会单元创造的内聚性类型的研究——在行动者和自我联系的单元内部的高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并以主体约束为条件)之间,拥有很多互相独立的连接路径。

    2.概念,算法

    怀特和哈拉里等人(White & Harary,1998a,b;White,1997;Harary & White,1998;Brudner & White,1997)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内聚性、网络密度的图论(graph theory)形式化概念,这些概念与正式的约束(例如,父母双方在亲戚关系方面的限制,或者在邻里关系方面的几个邻居的限制)、限定性的连续性[1]和限定性的分块模型(blockmodel)[2]相关,它们都是本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举例来说,网络是k内聚性的,如果把它的节点k移去的话,它就不大容易断开(斯多尔和瓦格纳[Stoer & Wagner,1994]为具有O(|V|*|E|log|V|)运行顺序的边界提出了一个最小切割算法[a min cut algorithm];见Nagamochi etc.,1997)。根据门格(Menger)定理,一个最小的(1-)内聚性表在每对节点之间至少有两个互相独立的路径:它可以推出这样一个表中的每一对节点都是由一个圆连接起来的。网络以z为半径,当每一个明确主体的z半径子表的内聚性都非常小的时候,该网络既是z半径的也是内聚性的,或者是放射内聚性的。从主体网络的角度来看,广泛的内聚性只存在于半径z之外(每一个节点都包含在一个半径比z大的更大的内聚子表中)。在这个概念组中,每一个内聚概念都很好地定义了互相排他的节点组或者边界亚小组的联系在一起的子表。

    3.结构性的族内通婚

    结构性的族内通婚是我们一般内聚性概念的特殊例子。怀特(1997)在婚姻体系中,把族内通婚定义为关于婚姻和亲属联系的最大的边界条件。在夫妻网络中,每一对夫妻都有许多通过父母与子女关系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互相独立的路径。这一定义导致对全人类范围内的大规模的结构性族内通婚集合体(双组分 bicompoment)的确认[3]。结构性族内通婚的集合体具有自我联系性[4]。在复杂社会的亲属网络中,他们通常具有大范围内的放射内聚性,因为社会或者宗教规则(或法则)禁止家族内部的近亲结婚,然而,正像在大多数人类社区中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高度的族内通婚。

    在一篇人种学案例研究中,怀特、施内格和布鲁德纳(White,Schnegg & Brudner,1998)首次运用怀特和哈拉里(White & Harary,1998a)的结构概念去定义一套新的社会内聚性概念,这套概念使得更多种类的人种学案例可以从一种新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