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打乱了自21世纪初以来全球范围资产价格上涨、流动性加大、投资趋热的经济局势,随之而来的是各国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以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重新认知。
在目前国际经济走势看坏、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为保持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平稳发展,防止因流动性过剩、投资过热导致通货膨胀加速并诱发经济过热甚至出现危机,我国自2007年年底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应如何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 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内容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频频出台。200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控开发贷款、严控土地储备贷款、严防建筑贷款垫资、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同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健全市场体系、发展住房信贷、调控土地供应、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规范了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了购房人月供与收入的比例不超过50%;同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项目用地一律公开竞价出让,各地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进行协议出让;同年4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金融、土地、市场发展等各方面政策相继出台,拉开了政府全面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序幕,“从紧政策”成为本轮调控的主旋律。然而,政策调控的综合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住房价格仍然保持快速上涨。国民经济同时面临着投资过热的可能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自2006年起实施了一系列货币紧缩政策:一是连续8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使1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从2006年初的2.25%和5.58%提高至目前的4.14%和7.47%;二是连续17次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16.5%;三是加大中国人民银行票据发行力度,2008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公开市场发行三期共计195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票据,创下近一年来单次中国人民银行票据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中国人民银行加息的直接目的是控制银行信贷增长速度、抑制投资过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中国人民银行票据发行力度,则是改善货币总体过剩状况,紧缩货币数量,减少流动性。为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从紧货币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自2006年起多次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财政部公开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用以回收流动性。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经全面地体现于利率调控和货币供应量调控两个方面。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将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总量上严格控制信贷。这些都传达了一个积极且十分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政府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二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虽然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面向整个宏观经济而非针对房地产市场,但是房地产市场高度依赖银行信贷的特性决定其必然受到本轮从紧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住房市场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需求、供给和价格是市场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在房地产市场实际运行过程中,市场供需因素决定了住房需求和住房供给,进而决定了住房价格;同时在反馈机制作用下,价格变化也将反向作用于市场供需因素。由此,对住房市场的分析应当区分为长期均衡视角和短期波动视角。在长期均衡视角下,我们忽略因价格反馈机制导致市场供需因素变化对价格波动的压力,只关注市场均衡的结果,即最终的价格水平;在短期波动视角下,我们则需把目光集中到价格与市场供需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重点考察价格变动。
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均衡的影响,本轮从紧货币政策将直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抑制作用。长期作用结果将导致房地产市场规模的缩小。
首先,货币紧缩将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下降。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对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