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
一 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产业合作基本条件
产业分工与合作是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质性问题。下面我们分别按三大产业进行分析。
1.第一产业
近年来,京津冀经济圈内,京津两大都市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都处于加速阶段,越来越多的农地转用于发展非农产业和城市建设,可利用的农业资源逐年减少。因此,虽然第一产业增加值绝对量在增长,但第一产业对地区GDP的贡献率逐年降低,远低于河北。2002年和2003年,京津冀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方GDP的比重分别为3.0%和2.6%,4.1%和3.7%,15.6%和15.0%。再加之,京津两地在生产普通农产品方面,因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相对较高,与河北、山东等地相比不具有市场竞争力。据北京市农业局的统计,北京农产品生产成本与周边地区相比,粮食高出0.38元/千克,生猪高出2.32元/千克,鸡蛋高出1.23元/千克,牛奶高出0.36元/千克。因此,除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农业,如籽种农业以外,京津的第一产业都在向以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为主的都市现代型农业转型;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功能在弱化,都市农业功能更多地体现在以农业为载体的观光、休闲和体验上。特别是北京,在本地农产品市场供应上很大程度要依靠包括河北在内的其他行政区。尤其在蔬菜、畜禽产品和海鲜产品供应方面,北京对包括津冀在内的其他行政区的依存度很高。
另一方面,作为首都的北京,由于受到城市功能定位的制约,在环境保护和防范重大动物疾病与人畜共患病方面要比周边其他行政区有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常规养殖业的发展要受到很大限制,成本要比周边其他行政区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的养殖业经历了由近郊区向远郊区的梯度转移,而且大有进一步向周边的河北省转移的趋势。例如,已经拥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北京几家大型畜禽和乳类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像大发和三元,已开始实施“异地发展”战略,着手安排将原料生产基地由本地郊区向周边拓展,发挥辐射作用,把产业链延伸到河北等省区。
总的来讲,和周边的河北等其他行政区相比,北京发展一般传统农产品生产已不具有比较优势;只是在能借助首都科技和人才资源强势来发展的高新现代农业方面还能稍领风骚,例如,能借助组织胚胎学研发强势来发展的种业。因此,北京在利用农业高科技优势来带动河北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潜力很大,存在许多合作的机会。
2.第二产业
京津冀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阶段,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第一,区域内不同地区存在产业梯度;第二,存在适时、有序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机制。只有在动态结构优化中,才能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带。
(1)量化指标[1]
产业高梯度的形成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本地区的该产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上升阶段,创新推动了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的诞生和产品成本的下降;二是空间的集聚,生产要素通过极化效应在本地区集聚,提高了本地区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使该产业在本地区具有较高的区位商。所以对于产业梯度可以用两个指标进行量化描述: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区位商。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在本地区的某个产业其生产者在生产能力方面的比较优势,既涵盖了劳动者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本地区该产业的技术水平。其公式为:
公式说明:地区某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就是以全国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为基准对地区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评价。如果地区该行业劳动生产率大于1,则说明该地此行业存在比较优势,数值越大,表明优势越强。
该地区某行业的区位商反映的是该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其公式为:
公式说明:地区某行业的区位商,就是以全国该行业的平均专业化水平为基准对地区该行业的集聚与专业化水平的评价。如果地区该行业区位商大于1,则说明该地此行业存在集聚优势,数值越大,表明优势越强。
行业梯度系数是比较劳动生产率和行业区位商的综合,其公式为:
该地区某行业的行业梯度系数=该地区某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该地区相应行业的区位商
行业梯度系数虽然综合了该地区某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区位商,但是如此综合方法似乎过于简单。有的行业虽然没能在两个指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