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珠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

    作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摘要:地区环境和生态问题总是与地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相联系。珠三角地区虽然在地理区划上包括香港和澳门,但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基本集中在三角洲的内地地区,内地地区作为更大的区域系统,其生态与环境控制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的基本着眼点是三角洲的内地地区,主要是城市群。

    珠三角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东、北、西三面有山岭包围,南临南海,西江、北江、东江等珠江水系横贯其中,为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长盛不衰的自然地理基底,创造了富有岭南特色的生存环境。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得到空前发展。

    为了实现珠三角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人口规模及城市群的继续扩大和扩张,加速的工业化进程将给地区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

    地区环境和生态问题总是与地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相联系。珠三角地区虽然在地理区划上包括香港和澳门,但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基本集中在三角洲的内地地区,内地地区作为更大的区域系统,其生态与环境控制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的基本着眼点是三角洲的内地地区,主要是城市群。

    珠三角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东、北、西三面有山岭包围,南临南海,西江、北江、东江等珠江水系横贯其中,为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长盛不衰的自然地理基底,创造了富有岭南特色的生存环境。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得到空前发展。

    为了实现珠三角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人口规模及城市群的继续扩大和扩张,加速的工业化进程将给地区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

    一 珠三角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点问题

    1.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与保护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与城镇规模随之膨胀,在土地利用上,非农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关系,既要保证第二、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建设的需求,又要保证一定规模的农用地,是珠三角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土地资源供给,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统筹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坚持以土地供给引导与制约需求的原则,各项非农建设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城镇建设不应单纯走外延扩大的道路,要充分重视对原有用地的再利用,严把“易地开发补充耕地”的审批关,总结“村镇经济发展用地”政策的得失,集中紧凑发展乡村居民点(村庄),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严格执行各项用地标准。区内各市要坚决按省的统一要求确保一定规模的耕地和农田保护区。

    2.水源地保护与协调

    珠三角主要有五大水源保护区:广州市西、北部饮用水源保护区,广州市东部及东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香港、深圳饮用水源保护区,网河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珠三角外围饮用水源保护区。这些水源保护区范围有的涉及几个市,有的涉及区外地区;一些城市的水源地也不一定在本市行政区内。保水与取水之间,上游与下游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利益关系。要协调好各市及河流上下游的利益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力与义务,共同保护好水源地。

    3.城镇水气污染治理

    珠三角城镇虽然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但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加之原有污染的叠加效应,水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城镇水污染形势从工业型污染转向生活型污染,由于城镇大都临江临水,城镇内的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珠三角面临水质性缺水的威胁。2002年珠三角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1.69%,广东省城市污水处理率为30.26%,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39.9%,珠三角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不到2个百分点,这与珠三角发达的经济水平极不相称,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迫在眉睫。

    同时随着机动化的发展,汽车尾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要未雨绸缪,及早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区域内发电厂、水泥厂以及需要烧燃油的工业,是珠三角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要加强控制和监督。

    4.城镇(群)生态绿化隔离带建设

    改变当前珠三角城镇(群)蔓延发展局面,是提高珠三角城镇(群)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要采用“集中后的分散”策略,在城镇密集区,城与城、城与镇、镇与镇之间要建立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重整城镇群空间结构,以保护各个城镇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区域绿地建设来建立不同类型的生态绿化隔离带。如在有山丘的地区可利用地形通过绿化造林建立以森林为主导的隔离带,在平原区除林网建设外,可结合农田保护,建立林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的绿色隔离带;也可结合郊野公园,建立休闲为主的生态绿化隔离带。

    5.珠江口生态环境保护

    珠江口海域东起惠东县西至台山市,海岸线长1000多公里。海洋污染物主要源于陆地,由于珠江口沿岸的三角洲地区城镇的持续发展建设,入海排污量与日俱增,珠江口海洋生态环境前景堪忧。而珠江的八大口门有七个在西岸,尤其要重视有相对丰富发展空间的西岸城市群的开发建设对珠江口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珠江口海域生态环境问题应引起重视,有效地控制住污染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