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11月 |
2004年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监测仍旧采用规模型、效益型、并重型三种模型计算了各行业中企业竞争力的监测得分,但本文的分析中仍然与2003年相同,主要基于并重型模型所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因为,我们发现,至少对于电子通讯类的企业,通过上述三种模型计算出的结果尽管有一些差别,但并不会对分析结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也就是说,指标权重的变动并没有导致竞争力指数排序的重大改变。在2003年的企业竞争力报告中作者曾指出,这样的情况说明企业竞争力是一个顽强的客观事实,无论从怎样的角度去观察,其基本影像都大致相同。
一 竞争力基数数据总体情况分析[1]
电子通讯行业的企业竞争力基础指数见图3-1。从图3-1中可以看出,电子通讯行业的企业竞争力基础指数总体表现出了“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即竞争力很强及很弱的企业均较少,大部分企业的竞争力较为接近。电子通讯行业的竞争力状况与垄断竞争的行业结构相一致。
图3-1 电子通讯行业竞争力基础指数
我们在图3-1中同时列出了2003年电子通讯行业竞争力监测结果。将2004年的监测结果与2003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两年的监测结果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主要是由于一个产业的产业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而两年的监测结果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我们对2004年度基础指数子因素的分类做了一些调整,即将基本指标分为三个子因素——规模类子因素、效率类子因素、增长类子因素。规模类指标包括净利润、销售收入、净资产;效率类指标包括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效率、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增长类指标包括近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2]电子通讯行业的企业竞争力监测指标主要使用了并重型模型,其指标权重的分配如表3-1所示。
我们不仅计算了竞争力基础指数的标准值、排序以及指数,还分别计算了规模类子因素、效率类子因素、增长类子因素的标准值、排序以及指数。将基础指数排名前20名的企业的三类子因素的排序以及指数列在表3-2中。从表3-2中可以看出,基础指数排名前20名的企业,规模子因素排入前20名的有16家,而增长子因素排入前20名的有5家,效率子因素排入前20名的有11家。可以看出,规模子因素与基础指数的相关程度最高,而增长子因素及效率子因素与基础指数的相关程度不高。
表3-1 基础指数各子因素及指标权重
表3-2 电子通讯行业竞争力前20名企业子因素情况
为了更准确地衡量三个子因素指数与竞争力基础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我们计算了它们的相关系数,见表3-3。在表3-3中,还列出了各子因素所占的权重。查相关系数表,样本量为102的相关系数为0.1946(α为0.05)。对照表中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竞争力基础指数与三类子因素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竞争力基础指数是由三个子因素计算得出的,这一结论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表3-3 简单相关系数
(2)竞争力基础指数与三类子因素得分的相关系数和三类子因素的权重没有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出乎人们的意料,但与2003年所做分析的结论相同。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3)》中的有关分析内容。
(3)竞争力基础指数与规模子因素得分相关性最高,与增长子因素得分的相关性最低。我们所监测的111家电子通讯电子企业可以分为4个子行业,即计算机软硬件、电子元器件、邮电通讯和其他。各行业相关数据见表3-4。从表3-4中可以看出,各子行业企业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差异,邮电通讯行业的企业平均竞争力最强,计算机软硬件企业竞争力最弱。但我们也注意到,邮电通讯行业如果不包括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则该子行业企业的平均竞争力也表现较弱。所以,总体而言,电子通讯行业的四个子行业企业的平均竞争力水平较为接近。
从地区分布来看,这111家企业分布在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6个省市有73家,占65.77%。这与上述6个省市电子通讯行业比较发达的情况相一致。从各省企业的竞争力平均得分上能够看出,这6个省份企业的竞争力也较强,在这6个省中,只有江苏省企业的竞争力平均得分低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其他5个省市的企业的竞争力均高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
表3-4 电子通讯行业各子行业竞争力数据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