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年01月 |
欧元(Euro)是一种崭新的超国家货币,其走势,无论对欧元区国家,还是对国际金融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欧元启动以来的基本走势
举世瞩目的欧洲统一货币——欧元(Euro),在经历了35年的曲折进程之后,于1999年1月1日诞生了,至今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
目前,国际社会对欧元普遍看好,使欧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与美元分庭抗衡的席位。欧元在国际储备中已占有1/3的份额。在整个过渡期间,据IEC模型预计,国际储备中将有800亿~1200亿美元被欧元取代;过渡期后,欧元在国际储备中取代美元量将达到1200亿~2000亿美元。在国际金融资产方面,欧元已占2/5的份额,约有1.462万亿欧元。IEC模型预计2002年后,欧元占国际金融资产的比重上升为40%,美元金融资产仅占20%,甚至更少。也就是说,2002年后,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将有7000亿~1.6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转换为欧元金融资产。届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将再有7000亿~1.6万亿欧元。
在国际贸易方面,欧元汇率持续走低,使欧元区国家出口增加,经济步步复苏。到1999年10月26日,欧元在国际结算中已占有2/5的份额,而且随着欧元进入流通领域,在国际结算中占有的份额会越来越大。
欧元启动后,对美元汇率的走势1~6月份一直走低,7月份以后步步回升(参见本文图1)。
图1 欧元的走势
由此可见,欧元总的走势将是近期(过渡期)稳定,长期(过渡期后)走硬。
近期稳定,是因为欧洲中央银行现有3200亿美元外汇储备,欧元区国家各中央银行还有总计1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随时供欧洲中央银行调用,1~6月份虽然汇率走低,但欧元区国家的国际收支盈余增加,外汇储备递增。因此,欧洲中央银行足以控制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走势。
长期走硬,是因为五年后欧元区国家会超过15国,仅按15国计算,其总产值近三年(1996~1998)来,每年一直占世界总产值的31.6%左右,即有8.63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总产值每年仅占世界总产值的26.8%左右,仅有7.16万亿美元;对外贸易额近三年欧盟每年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左右,即1.9万亿美元;同期美国,每年占世界总贸易额的18%左右,即1.7万亿美元。
同时,欧元区国家各中央银行在欧洲央行体系中,会形成“1+1>2”的“杠杆”作用,明显地优于美联储。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欧盟经济的复苏,欧元自然稳中走高。总之,从长远看欧元会稳中走硬,成为坚挺的国际货币。
二、影响欧元走势的主要因素
欧元汇率走低,国际经济界,特别是国际金融界都在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其结果是“众说纷纭的欧元”依然如故,各种不同类型的观点到10月26日已有17种之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5种。
①欧洲金融界几乎一致认为,欧元汇率走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欧盟部长同意意大利调高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影响了金融市场对欧盟财政政策的信心所致。
②国际经济界大多认为,欧元汇率走低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济呈现出超乎预料的强劲增长,美元太强使欧元相对较弱;二是欧洲央行没有干预是欧元汇率连续走低的直接原因。欧洲央行认为汇率走低符合欧元区经济增长较低的态势,而且汇率走低是在欧元中心汇率允许波动的范围内——即±15%,是属于汇率稳定的范畴。
③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结构不平衡导致欧元汇率走低。
④逆向发展的欧元具有先天的不足。共同先令区的失败和拉丁货币联盟的昙花一现证明:要先有统一的大市场和政治联盟,才能有统一的货币。
⑤巴尔干地区的战火是欧元汇率走低的直接原因,货币贬值史上还没有出现战火而货币不贬值的。
本文认为影响欧元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除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美国经济状况和美元的强弱、及欧盟的经济状况三大因素外,还有以下4个方面。
(一)欧洲中央银行(ECB)的独立性与完整的操作技术
1.欧洲央行能否具有独立性是欧元稳定的基础
直接负责欧元运行的欧洲中央银行,按《马约》的规定它由两个职能机构组成:一是欧洲中央银行本身;二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包含欧洲中央银行与欧元区各成员国的央行。二者之中,前者具备法人资格,后者类似于货币联席会议没有法人资格;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执行机构。欧元区成员国的央行,是按照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向欧洲中央银行认购股本的。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元区内为所有国家制定的单一货币政策,然后交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