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4年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摘要: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部腹地,覆盖了5个省份的30个省辖市和3个县(区),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载体,在全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省辖市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本文对2014年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到2014年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并提出了分析和建议。
    Abstract: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CEPR)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hinterland of China,covering 30 cities and 2 counties in 5 provinces. CEPR is the strategy vector to realize the rising of central China,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ew frame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cities are important units of CEPR.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for CEPR cities in 2014. We construct a new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d then statistical data were calculated to get the 2014 integrated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for CEPR cities. Finally,we put forward th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一 背景和评价意义

    (一)2013年中原经济区发展现状

    中原经济区(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根据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该区域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的12个地市和3个县(区),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

    自2012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中原经济区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区域发展定位,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努力强化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深度,特别是2013年以来,中原经济区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目标,通过“一个载体、四个体系、五大基础、六大保障”,积极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大力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稳步提升。

    1.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根据中原经济区各省市公布的统计数据测算,2013年中原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5.02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4546亿元,增长了9.95%,高于全国7.7%的经济增长率。2013年中原经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3487亿元,比2012年增加497亿元,增长了16.62%;2013年中原经济区进出口总额7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1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5.5%、3.5%。

    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3年中原经济区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以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13年中原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3.1:54.9:32.0。

    3.支持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3年中原经济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以及“郑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中原经济区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以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为例,2013年全省年末铁路营运里程516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58公里。全年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11.8%,货物周转量增长9.7%;旅客运输量增长8.4%,旅客周转量增长8.3%;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1.3%,货邮吞吐量增长68.5%。

    4.创新驱动成效明显

    中原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强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截至2013年年底中原经济区申请专利3.8万件,与2012年相比增长15.7%。

    5.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以河南省为例,2013年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75.34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03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根据2012年12月起实施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4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6.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2013年中原经济区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电耗等指标均有了明显下降。以河南省为例,2013年河南省单位GDP能耗与上年相比下降8.3%,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减轻。

    (二)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意义

    省辖市是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省辖市发挥着要素集聚、产业提升、经济辐射等重要作用,是区域经济的增长引擎。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以“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效率新突破、结构再平衡”为特征的新常态运行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和效率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原经济区的30个省辖市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战略支撑点,其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水平关系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效,因此对中原经济区内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持续跟踪评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能够反映出中原经济区总体建设进程

    自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以来,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全面展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效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梳理清楚。中原经济区省辖市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力量,其发展水平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其经济竞争力水平也反映出中原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状况,因此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