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兰州市就因其“战略要塞”的特殊定位成为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现为西部地区33个老工业基地之一、西北地区工业重镇,大量的工业污染源加之特殊的地形条件的影响,使兰州成为国内外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大气污染成为兰州久治不愈的顽疾,是萦绕市民心头的“心肺之患”,更是兰州对外形象的一张“负名片”,不仅严重威胁着民众的身心健康,也成为城市开放开发的瓶颈制约。
随着民众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呼吸洁净空气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兰州刻不容缓的民生工程。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甘肃省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大使命,以及“做大做强做美兰州”的重大决策,根据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的打赢大气环境治理的整体战和攻坚战的要求,从2011年底开始,兰州掀起了一场全市行动、全民参与的治污风暴,开启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征程。
一 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
历经三年的不懈努力和全力攻坚,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重点遏制、难点突破、整体改善、逐步好转的成效,不但摆脱了污染重镇的“帽子”,实现了从“污染名城”到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华丽转变,而且成功探索出“兰州模式”的治污经验,将大气污染治理推向了新阶段,开创了新纪元。
(一)主要检测指标大幅下降
大气环境治理整体战和攻坚战实施以来,收效显著,兰州市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城市,三大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显著下降,为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由表1可见,2010年兰州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为劣三级,此后发展为三级且保持稳定。各年份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且呈平稳下降趋势,自2012年以来,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达到一级标准。2010~2013年,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了0.02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下降了0.013毫克/立方米,年均分别下降13.32%和3.90%,前者的降幅更大,但后者的空气质量级别更高。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波动性较大,空气质量级别仍未达标,其中2010年和2013年甚至超过了国家三级标准。由此可见,可吸入颗粒物是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短板,是日后各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表1 2010~2013年兰州市空气质量状况
(二)空气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曾经的兰州被人们形象的称为“锅盖下的城市”,其大气污染闻名国内外,空气质量排名一度垫底,经过三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兰州成功地摘掉了这顶笼罩头顶数十年的“黑帽子”,转型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正面案例。近年来,全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显著增加。2010年兰州空气污染综合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5.41%,老标[1]优良天数223天,优良率达61.1%,比上年减少13天,而Ⅳ、Ⅴ级天数比上年增加13天,空气质量有所恶化。2011年,全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污染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3.13%,老标优良天数共242天,占总天数的66.3%,比上年增加19天,同时Ⅳ、Ⅴ级天数比上年减少15天。自“治污风暴”开展以来,兰州大气环境治理步入快车道,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优良天数增加近一个月左右,分别达到270天和299天,分别比上年增加28天和29天,优良率分别达到73.8%和81.9%,污染综合指数分别下降6.64%和0.40%。其中按照新标[2]评价结果2013年优良天数为193天,占总天数的52.9%。2011~2013年全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年均下降6.72%,优良天数平均每年增加25天左右,优良率年均上升6.9个百分点。
图1 2010~2013年兰州市空气优良天数对比
兰州大气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即使受到十年来强度最大的外来沙尘天气的影响,治污成果仍然得到巩固与提升。6~9月,按老标评价,月均优良天数为30天,优良率为99.2%;按新标评价,月均达标天数为28天,达标率为91.8%。截至9月底,全市老标优良天数为241天,同比增加12天,优良率达88.3%;新标达标天数为196天,同比增加43天,达标率为71.8%。
表2 2014年6~9月兰州市空气质量状况
(三)重点城市排名大幅提升
兰州空气质量排名长期处于全国下游,一些年份甚至排在全国倒数第一,自2013年以来这一劣势得到了根本扭转。根据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布的年度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显示,2011~2012年兰州空气质量在全国31个省会及直辖市中排名倒数第一,而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