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
西北五省区地处我国内陆,区位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模式多有粗放、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特征。“十二五”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市场已从数量竞争转向效率竞争,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成为重心。西北地区资源导向型的传统工业化战略和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转型迫在眉睫,在其转型过程中也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征,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上。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把西北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和竞争优势,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是目前西北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
一 西北地区经济转型的现状及特点
经过加快经济转型的努力,西北地区经济结构出现逐步优化的态势,并且呈现出一些特点。
(一)西北地区经济转型现状
近年来,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工业生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民营经济占比逐年提高,经济结构有所调整;中小企业成长迅速,企业活力有所增强;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创业氛围有所改善。从整体来看,2007~2011年,西北地区的GDP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GDP增速一直保持在相对高位。2012年至2014年上半年,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整体下滑,第二产业增速除新疆外,其他地区均下降。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的发展稳步提高,经济发展对工业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西北工业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导致工业内部结构高度重型化,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2014年上半年,西北各省区经济整体低开下行,增速较上年同期整体有所回落,呈现出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陕西最高,达到7422.7亿元,新疆、甘肃紧随其后,分别达到3159.2亿元和2491.5亿元。从增速来看,西北各省区增速除宁夏与全国增速持平外,均高过全国平均线(7.4%),青海和新疆分别以10.2%、10%的增速位列西北前两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增速下滑0.2个百分点,西北地区各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甘肃回落程度最大,达到2.9个百分点,新疆回落程度最小,为0.5个百分点(见表2)。
表1 2007~2013年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现状
表2 2014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及变化
(二)西北地区经济转型特点
西北地区经济与全国经济形势高度关联,作为全国能源支撑和接续地,在需求减少、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依托煤炭、建材、有色金属、钢材等为主的工业企业利润有所回落,部分省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下降幅度也较大。在稳增长的同时,西北地区经济转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现代服务业作为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西北地区服务业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业发展迅速,带动就业增长。以新疆为例,2014年上半年,新疆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62.55亿元,在服务外包、文化传媒、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下,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带动上半年在岗职工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4万人。二是在服务业稳定发展与提升的基础上,文化旅游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方向。2014年1~5月,陕西文化投资累计增速为52.3%,造纸及纸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文体娱乐等行业投资增速分别高达130.1%、146.5%、107.8%。陕西境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也保持20%~30%的较高增长率,陕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增为8处。与此同时,网络团购等新型业态成为消费新渠道,网络成为居民消费新场所。到目前为止,西安团购市场成交额达到1.49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中蝉联第5位。西安市已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乐购陕西”成为陕西省首家建成的“全品类区域精品融合推介营销平台”。
2.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自主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和先导力量,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实践。目前,西北地区坚持把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和新举措,有效提升了西北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