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青海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改善民生,青海经济升级版、大美青海升级版和民生改善升级版打造均取得扎实进展。2015年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仍错综复杂,省内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同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性矛盾有望得到逐步缓解,改革红利初步显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活力有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将在新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绩。
一 2014年上半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
2014年上半年,青海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基本态势,社会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保证了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行。
(一)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2014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高2.2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第10位,在西部12省(市、区)中排第5位。同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了7.68%。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7.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3%,较一季度回落3.0个百分点。上半年青海工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工业发展仍然是推动青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2014年上半年,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3.86亿元,同比增长24.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增速列贵州之后,居全国第2位。从投资主体观察,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55.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民间投资完成531.55亿元,同比增长19.9%;中国港澳台及外商投资16.35亿元,同比下降4.1%。民间投资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仍然连续多年持续提高,达到44.2%。从重点投资领域看,全省工业十大特色产业投资完成524.13亿元,同比增长38.8%。基础设施投资395.70亿元,同比增长56.6%,增速比1~5月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0.1个和33.2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24倍,铁路运输业增长1.53倍,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长1.37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95.6%;房地产开发投资120.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2%。投资在青海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仍然十分重要。
(三)社会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4年,青海省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健康运行”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冲破体制机制障碍,努力以改革红利弥补区位劣势,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从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着手,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增大了后发优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凝聚了社会共识。一是全面启动经济领域改革,研究下发了22个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取消、下放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事项,开展“负面清单”制度试点。二是打造阳光政府和服务政府,推进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办法。三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形成亮点。四是在牧区改革中生态公益岗位的设立与管理方面,党建制度改革中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设等诸项具体改革措施上打造青海特色,形成亮点,走在了全国前列。
(四)筑牢生态屏障,打造大美青海升级版
2014年,青海省继续筑牢生态屏障,努力打造大美青海升级版,其内涵与外延不断升级。一是启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等重大战略部署,三江源二期正式启动实施。二是大力引导农牧民向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快推进16个美丽城镇和300个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农村清洁能源、污染治理、垃圾处理等项目得到了集中连片整治,全省共有158个乡镇1132个村庄和230个游牧民定居点被确定为青海省“清洁工程”受益区,106万农牧民人口受益。四是青海清凉气候优势更加凸显,旅游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旅游环境和服务不断优化,对外影响不断扩大。青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