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离不开稳健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2013年,我国GDP小幅反弹、CPI轻度回升。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培训机会,城镇居民和农民工的工资报酬不断增长;劳动争议不断增加的趋势得到缓解,劳动关系整体上呈现较为平稳的态势。
A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 can’t be formed without a stabl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or policy environment. In 2013,the China’s GDP and CPI slightly rebounded. The stable growth of the China’s economy offered more posts and opportunities of training to laborers,continuously increased wages of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peasant workers,relieved the trend of continuous increase in labor disputes and kept the labor relation stable on the whole.
2013年是我国劳动关系领域立法更加系统化的一年,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同工同酬”;国家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各地区逐步上调最低工资水平;明确提出“欠薪罪”,更加重视劳动者的各项劳动权益;明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直接关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必要条件。本报告从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的视角,分析讨论了我国2013年劳动关系的运行状况。
一 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2013年6月,巴克莱提出了“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的概念,包含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三大重要支柱。同时,李克强还提出了“上下限论”,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涨超上限3.5%、GDP增速不滑出下限7%。“上限论”强调稳健之举措,“下限论”凸显稳增长之意图。只要不突破上、下限,政府就不会干预经济的运行。从2013年GDP、CPI等宏观经济指标来看,我国在2013年经济平稳增长,通货膨胀处于较温和的水平,这为我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平和的宏观环境和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一)经济运行概况
1.GDP平稳增长,经济形势前弱后稳
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我国的GDP增速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GDP增速保持在7.6%或7.7%。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呈现“前弱后稳”的态势,GDP增速没有突破7%的下限(见图1)。经济形势的稳定,使得国内劳动关系形势趋于平稳,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图1 2012~2013年我国GDP增速
2.CPI略有上涨,通货膨胀较温和
2013年,我国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总体而言,2013年的CPI并没有突破3.5%的上限,通货膨胀处于较温和的水平(见图2)。
图2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各月份CPI变动趋势
3.PMI基本维持在荣枯线上方,全年制造业经济仍在扩张
从汇丰中国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采购经理指数(PMI)[1]来看,2013年,我国PMI基本处于荣枯线(50%)之上(见图3、图4),虽然第四季度增速有放缓的趋势,但可能带有季节性因素,因为接近年末制造业通常进入生产淡季。流动性趋紧也可能给工业生产和新订单的增长造成压力,但2013年全年制造业经济仍在扩张,表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来说比较旺盛。
图3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PMI变化
图4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国经季节调整的PMI变化
(二)劳动力市场基本情况
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就业同比增长
2013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1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6万人,比2012年增加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0万人,与2012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也与上一年基本持平。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的较低水平,第四季度末为4.05%(见图5)。
图5 2013年我国各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
2.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总体平衡,对劳动者有利[2]
2013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与2012年同期相比,市场供求人数有所减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100多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的分析,2013年市场求人倍率(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一直稳定在1以上,延续了前期求略大于供、保持基本平衡的态势。从供求对比看,2013年第四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全国104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12.5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63.8万人,求人倍率约为1.1。从供求总量看,与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第四季度的需求人数减少了近16万人,下降了3.3%,求职人数减少了约28.9万人,下降了6.3%。与上季度相比,2013年第四季度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75.3万人和80.9万人,各下降了13.7%和15.8%。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总体平衡。
相比于2012年,我国的就业竞争指数(CIER)[3]在2013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表明就业形势较好(见图6)。就业竞争指数下降说明当前市场求职申请人数下降的幅度大于市场招聘需求人数下降的幅度,表示就业竞争变弱,对劳动者有利。
图6 2012~2013年我国就业竞争指数变化
二 2013年我国劳动关系分析
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2012年相比,2013年GDP小幅反弹、CPI轻度回升,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同时,政府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了就业岗位,并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