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汽车工业竞争力

    作者:江飞涛 张航燕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摘要:

    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有所提升,但与美、德、法、日、韩相比,明显处于竞争劣势;即使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只是处于中间水平,整体上稍好于巴西和俄罗斯,但不如印度与南非。在政策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总体市场规模仍然偏小。中国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的政策与法规,对规范行业的发展、促进汽车工业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做进一步调整。从发展趋势看,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有轻量化、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将成为可能,汽车工业的商业模式将在互联网基础上不断创新。

    Abstract:

    China’s auto competitiveness is improved generally,But compared with USA,German,French,Japan and South Korea,it is obviously at a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Even compared with the BRICS countries,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in the middle level.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Brazil’s and Russia’s,but lower than India’s and South Africa’s. Under the policy promotion,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is in a stage of accelerated development,but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market is still small. In our country,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which have issued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auto industry.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disadvantages,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rther adjustments. In future,lightweight,electric and intelligent will be the trenden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industry,it will be possible to mass customization production,auto industry’s business model will continue innovation with internet utilizing.

    一 汽车工业竞争力走势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自1980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见图1),特别是2000~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加快增长的态势,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0.27%,2008年上升至2.35%。2008年之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然有所上升,但增幅有所减缓。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41%。

    图1 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1980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值,说明中国汽车工业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国际竞争力较弱。同时,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呈现出好转、恶化、缓慢回升三个阶段(见图2)。1980~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好转,从1980年的-0.84上升至2008年的最高值-0.01,之后降至2010年的-0.31,随后缓慢上升,2012年和2013年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0.26。

    图2 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

    (三)显示贸易优势指数

    1980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显示贸易优势指数小于0,说明中国汽车工业不具备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弱。从指标的走势来看,1980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显示贸易优势指数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三个阶段(见图3),显示贸易优势指数从1980年的-0.52上升至2008年的最高值-0.09,随后快速下降至2010年的-0.28,之后缓慢上升,2013年显示贸易优势指数升至-0.26。

    图3 中国汽车工业显示贸易优势指数

    从三个指标综合来看,中国汽车工业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国际竞争力较弱;但2010年以来,三个指标均呈现好转态势,表明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中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主要处于组装环节和零部件制造环节,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品牌营运、整车与零部件设计与研发、关键与核心零部件制造等环节主要被奔驰、通用、丰田等跨国公司所把握,这些跨国公司占据着价值链的高端。中国汽车工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自主品牌面临严峻挑战,核心技术的严重缺乏制约着中国汽车工业由低端化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二 汽车工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一)主要汽车生产国

    1.美国

    自1980年以来,美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小幅下降的态势。1980年,美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1.89%,之后的20年里,美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维持在10%~12%,但是2000年以来,美国的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维持在8.6%~10.2%。美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世界排名处于第三的位置。

    但是从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贸易优势指数来看,美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1980年以来,美国汽车工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值,其值处于-0.45~-0.25,说明竞争力较为薄弱;美国汽车工业的显示贸易优势指数均为负值,表明美国汽车工业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能力较弱。

    2.德国

    1980年以来,德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有小幅下降,但仍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1980年,德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1%,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强。2008年以来,德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维持在18.1%~19.2%。相比其他国家,德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变动幅度最小。

    德国汽车工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与国际市场占有率走势相似,虽有小幅下降,但走势较为平稳,维持在0.31~0.42。

    德国汽车工业的显示贸易优势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1980年,德国汽车工业的显示贸易优势指数为1.54,2005年降至0.89,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德国汽车工业的显示贸易优势指数降至0.8,之后几年维持在1.1~1.2。

    3.法国

    1980年以来,法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不断走低的态势。1980年,法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9.95%,2013年降至3.73%。

    法国汽车工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也呈现走低的态势。以2008年为分水岭,1980~2007年,法国汽车工业贸易为顺差,汽车工业具有出口优势;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以来,法国汽车工业对外贸易转为逆差,贸易竞争力指数维持在-0.02~-0.06。

    法国汽车工业的显示贸易优势指数同样呈现走低的态势。1980年,法国汽车工业的显示贸易优势指标为0.91,2003年已降至0.08;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法国汽车工业的显示贸易优势指标跌至历史低点,仅有0.01,之后几年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