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机械工业竞争力

    作者:王燕梅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摘要:

    2013年,中国保持了世界第一的机械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国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但在反映贸易平衡和相对优势的其他竞争力指标方面,中国与德国、日本等机械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按产业链环节分工的国际生产网络中,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组装基地,机械零部件的组装优势明显高于生产优势。中国机械工业竞争力提升已经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其转型升级不仅与所处国际分工地位相关,更受到国内体制、政策因素的影响,而世界范围内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快速演进也必将对其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Abstract:

    China has maintained the status of the largest export country of machinery products in the world in 2013,and its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has further increased. However,other indicators of competitiveness which reflect the balance of trade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depicted that there is still a large gap compared with that of Germany and Japan. In the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 based on the industry chain,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processing and assembly base,which causes that its assembly advantage in mechanical par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ts production advantage. It has stepped into a key stage from quantitative to qualitative changing in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Thi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tatus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but also influenced by its domestic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and the rapid evolu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ethods of production around the world will also considerably influence this process.

    无论从生产能力还是贸易规模来看,中国机械工业都已经走过了高速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的阶段。在按产业链环节分工的国际生产网络中,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组装基地,因而国际市场占有率一路快速增长;但在反映贸易平衡和相对优势的其他竞争力指标方面,中国与德国、日本等机械强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机械工业在基本走完了依靠成本优势获得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阶段之后,正处在竞争优势转型的历史转折点上。

    一 机械工业竞争力走势

    21世纪以来,中国机械工业经历了高速增长,也经历了2008年以后的增速回落,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的机械产品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的机械产品出口大国。从中国机械工业的贸易表现来看,其国际竞争力也同样经历了从快速提升到盘整波动的两个阶段。中国机械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贸易优势指数等则在2008前后出现了阶段性的拐点。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21世纪以来,中国机械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即使是2008年以后,世界机械贸易总额停滞不进,也没有改变中国相对份额增长的势头。2008~2013年,世界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出口总额仅从54017.31亿美元微弱增长到55688.15亿美元,而中国则从6772.57亿美元增长到10395.27亿美元。以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来衡量,2000年,中国机械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3.16%;2005年上升到9.04%,排世界第四位;2009年达到14.07%,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2013年进一步上升到18.67%(见图1)。

    图1 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TCI)

    贸易竞争力指数反映了贸易顺差相对于进出口总额的相对值。在2004年之前,中国机械工业一直是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因而贸易竞争力指数表现为负值。2004年贸易竞争力指数转负为正后,出现了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2008年上升到0.2080。其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竞争力指数有所下降,至今一直处于小幅波动之中,2013年为0.1879,尚未回升到200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见图2)。

    图2 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贸易竞争力指数

    (三)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反映了与其他商品相比,机械产品的相对出口竞争力。从图3可以看出,在2009年之前,中国机械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003年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值首次超过1,表示中国机械产品开始成为中国的出口优势产品。2009年,中国机械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达到历史最高值,为1.4239,但其后受到国际市场机械产品需求不足的影响,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开始在波动中有所下降,2013年下降到1.3590。

    图3 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四)显示贸易优势指数(RTA)

    显示贸易优势指数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的改进指标,将进口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作为抵减项引入公式,有利于克服某些商品“大进大出”对国际竞争力评估的扭曲影响。RTA>0,表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强;RTA<0,表示该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能力弱。

    图4 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显示贸易优势指数

    从图4可以看出,即使考虑了进口的抵减作用,中国机械产品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0~2010年,中国机械产品的显示贸易优势指数都处于快速上升之中;2011~2013年,受国内经济形势对机械产品进口的影响,中国机械产品的显示贸易优势指数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二 机械工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中国无疑是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最快的国家。从反映国际竞争力的几个指标的比较来看,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09年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2013年较德国高出50%;贸易竞争力指数也上升得较快,已经大幅超过美国,并接近于德国,国际金融危机仅导致该指标的微弱下降;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不仅超过美国,在2013年还与德国持平;显示贸易优势指数虽然尚在日本、德国之后,但是大幅高于美国。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表1给出了2000~2013年根据出口额计算的中国以及日本、德国、美国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日本、德国、美国作为世界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长期占据着世界出口前三的位置,中国在2002年才居于法国之后首次进入世界机械出口前五强。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和日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