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贸易政策与产业竞争力

    作者:杨晓琰 郭朝先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走出去”成为更多企业不可避免的选择。投入全球化的市场中,中国各产业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此,如何通过贸易政策来保护本国的产业安全,提高各产业的竞争力,成为政府、产业界和理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含义及其协同关系,以更好地联系贸易政策与产业竞争力;其次分析了中国贸易政策在贸易便利化、出口退税等方面的调整,同时简要分析了欧盟、美国、日本等的促进出口政策并对其进行比较;最后从直接性贸易政策和间接性贸易政策两个角度来分析了贸易政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global competitive landscape,“go global strategy” become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Once entered into the global market,our various industries will face more competition. For that,it is the great concern by the government,industry and theorists that how to protect the country’s industrial security and improve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trade policy. In this chapter,it firstly describes the meanings of trade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icy,and their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Meanwhile,it analyzes the adjustment of China’s trade policy policies on trade facilitation,export tax rebates,etc.. Then it gives a brief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bout the policies on promoting exports of EU,U.S.,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rade policy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trade policy.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12年对外贸易总额达38667.6亿美元,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增长,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上升至4.2万亿美元,增长了203倍。对外贸易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贸易方面的开放性意味着中国产业竞争力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制定并协调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成为应对日益剧烈的贸易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一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贸易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一样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政府通过贸易政策来调节外贸活动,辅助总体经济目标的实现;调整对外经济关系,避免过度的国际经济摩擦和政策冲突。而对于产业政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但普遍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稚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可见,产业政策更倾向于国家或政府对本国产业所进行的政策性干预,一般不直接涉及其他国家。相对而言,贸易政策则是针对一国与其他国家间的经济活动,受其他国家的影响较大。所以,贸易政策并不等同于产业政策,它们各自都存在一定的边界。

    在全球化的浪潮冲击下,各国的产业经济融入到全球市场中,这就导致产业政策功能对国内协调作用的弱化,增强了对外作用,使产业竞争力成为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政策演变为产业国际政策。同时,贸易政策的实施是建立在国内经济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贸易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产业政策。从而,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各自的边界或规则的基础上,因全球化而产生紧密的联系。国家和政府考虑到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本国产业的利益,在制定政策时也开始关注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关系。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政府对能够产生巨大外部经济的产业给予适当保护并制定促进政策,能够迅速形成国际竞争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就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最先明确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的理论。

    二 中国现行贸易政策分析

    加入WTO以来,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开放型经济获得迅猛发展,但在目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及贸易摩擦政治化倾向日益突出等大背景下,中国涉外国际贸易摩擦数量和规模呈大幅增长态势,中国出口产品和服务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美国“337调查”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越来越多。为客观反映中国遭受贸易摩擦的情况,我们整理了2005~2013年国外发起的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2013年中国贸易摩擦的形势并未趋缓,在调查数量上反而有所增加,中国仍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2013年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救济调查,共有92起,比2012年增长9.5%。92起中反倾销调查71起,反补贴调查14起,保障措施7起。此外,美国还对中国发起了“337调查”19起。中国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8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对此,除不断完善中国的贸易救济体系和贸易摩擦预警体制外,中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挑战。

    表1 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情况

    (一)贸易便利化

    如何加快货物流通、降低贸易成本、提供贸易便利,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9号)提出,为了进一步改善外贸环境,要求海关、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监管方法,简化行政审批项目,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企业减负。

    1.京津冀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背靠三北,面向东亚,经济腹地广阔,包括天津、北京两大直辖市和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八省区及河南、山东两省的部分地区,总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6.9%,腹地人口超过2亿。特别是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呈快速发展的态势。2013年,京津冀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125亿美元,约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7%,三地实际利用外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