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德国的制造业

    作者:张航燕 江飞涛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摘要:

    1980年以来,德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现出波动中走低的趋势,但整体国际竞争力小幅提升。德国制造业在充分发挥其自身已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保持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随着德国工业4。0的实施,德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为推进德国制造业发展,德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完善市场制度框架,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创新联盟与创新集群发展,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并且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Abstract:

    Since 1980,the German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has been shown a general trend of falling volatility,but the overal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up slightly.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industrial advantage,German manufacturing still presently maintain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antly to improve product design,product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rman industrial 4.0,trend of high-end,intelligent and integration of German manufacturing is increasingly obviou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manufacturing,German government is committed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market framework for a long time,perfect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pport innovation alliance and cluster development,strength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and pay attention to play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一 德国制造业的地位变化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1980~2013年,德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现出波动中走低的趋势(见图1)。特别是2008年以来,德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小幅回落的态势。2008年德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1.81%,之后下降至2010年的10.84%,2011年略有回升至10.91%,2013年又降至10.44%。

    图1 1980~2013年德国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变化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1980~2013年,德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大致呈现“N”形的发展态势(见图2)。1985~2000年,德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从0.28降至0.14,之后进入回升通道;2005~2013年,德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维持在0.18~0.20。

    图2 1980~2013年德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

    (三)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1980~2013年,德国制造业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大致呈现“L”形的发展态势(见图3)。1980年,德国制造业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为0.6,之后开始下降,2000年降至0.2,随后小幅回升至2008年的0.24,2009年微降至0.22,自2010年开始,再次出现小幅回升,2013年升至0.3。

    图3 1980~2013年德国制造业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变化

    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超过1/10,并且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表明德国制造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呈现提升的态势。

    二 德国制造业的特点

    2013年,德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高达22%。德国制造业在充分发挥其自身已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保持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一)“隐形冠军”与细分市场

    事实上,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极具发展活力的行业“隐形冠军”,这与美国致力于发展大企业截然不同。这些“隐形冠军”一般只生产单一且相对专业化的产品。例如,一家产品主要是螺丝、螺母等的小企业,却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300家销售网点。诸如此类的小企业在德国至少有1200家;并且这些小企业一般都是极具历史的家族企业,不但技术精良,而且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较强,因而长期在细分市场上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细分行业的工艺和技术非常复杂。虽然日本企业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积累,但是也只能达到德国企业效率的80%~90%,“最后一公里”的差距很难突破。拿缝制设备行业来说,虽然低档缝纫机制造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转移到亚洲,但德国依然保留着高端缝制设备的制造。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只能制造出4000转至多4500转水平的设备;只有德国的高档机才能达到5000转的水平。虽然只有500转的差别,但整个零部件的要求和匹配程度完全不一样。

    (二)创新传统与创新聚集

    德国作为欧盟的创新领导者,在技术创新及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面成绩斐然。目前,德国在汽车及其他机动车、仪器设备、复合材料、纳米技术、环保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均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的企业不仅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而且还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例如西门子公司,除了在全球有近3万名研究员、每年与千家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之外,还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共同出资,为中小企业搭建研发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拓展研发资金的申请渠道。事实上,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市场的整体研发业态,而且给大企业提供了一条在供应链上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新技术的有效途径。

    德国的创新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这一阶段的创新政策是扶持国家性的研究中心,以核能、航天科技等重大项目进行推进;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新政策体现在创新聚集带上。这是因为当时经济增长乏力、技术应用速度不断加快,德国也看到合作的必要性,故将创新聚集带作为高科技战略中的重要内容。许多中小企业从国家的创新政策中获益颇丰。

    所谓创新聚集带,是指相关各类型企业、大学以及研究机构所组成的开放的创新网络,并根据各自的优势在链条上的不同阶段工作。[1]创新聚集带提供了纵横相错的信息共享平台。这种共享既可以是纵向共享(即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共享),也可以是横向共享(即处于同一个产业企业之间的共享)。创新聚集带也降低了进入的门槛,溢出效应非常显著。创新聚集带是一座桥梁,联结着实验室和市场。企业可以选择与研究院所共同完成研究任务,也可以选择外包,将研发任务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