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
2012年8月30日,遵义市委中心组2012年第五次集中学习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全力追赶、力争超越,努力实现“两个率先”,要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作为最优路径选择和突破口。对此,我们对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作了一些研究和思考,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一 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作为推进“三化”同步、奋力后发赶超的突破口
推进“三化”同步并非“三化”齐步,也不是“三化”同等发力,而是要遵循发展规律,结合市情实际,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当前,就遵义而言,这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一)从区域发展看中心城区(市)具有六大功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引擎和窗口
中心城区(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是该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一般来讲,中心城区(市)具有六大功能:一是集聚功能。即“极化效应”,中心城区(市)能够对商品和要素集聚,成为一定区域内的产业、资金、商品、技术、人才和信息活动的中心。二是辐射功能。即“扩散效应”,中心城区(市)的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完善,能带动区域以及区内其他城市发展。三是生产功能。中心城区(市)一般具有一定的优势工业和产业集群,是吸引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集聚先进生产力的核心区,提供区域生产、生活必需品。四是管理功能。中心城区(市)是一定层级的政府所在地和企业、社会等组织的管理机构汇集地,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指挥、决策和管理中心。五是服务功能。中心城区(市)往往是一定区域市场和交通体系中心、客货集散地、信息网络中心和人才汇聚地,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六是创新功能。中心城区(市)作为区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人才集聚地,对区域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具有较强的推动力量。因此,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是迅速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
(二)从经济规律看,在城市化初期和中前期,“大城市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诺瑟姆城市化S曲线表明,在城市化初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和城市化中前期(城市化率在50%以下),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迅速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快速扩大,大城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显著增强(见图1)。也就是说,在城市化率达到50%之前的这个阶段,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一般高于规模较小的城市,这一规律被学术界称为“大城市化”。一是从全球来看,1900年世界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和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1.5%和1.6%,1950年分别提高到2.9%和7.4%,1980年则分别达到3.9%和14.3%。其中特大城市从1900年的13个、1950年的71个增加到1980年的234个。二是从发达国家来看,1960年发达国家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为28%,到1970年达到32%,而1990年已经增加到37%。三是从发展中国家看,1960年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2%,1970年达到30%,1990年则达到41%。四是从我国城镇化进程看,1949年我国特大城市仅10个、大城市6个,到2008年分别达到122个、118个,到2010年特大城市已达到125个。就遵义而言,2012年城市化率为39%,正处于城市化的中前期,开始进入大城市化的加速阶段。也就是说,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是规律使然、顺势而为、恰逢其时。
图1 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诺瑟姆曲线)
(三)从发展实际看,遵义市中心城区规模小,迫切需要培育壮大中心城区综合实力
目前,遵义市中心城区只有2个行政区(红花岗区、汇川区),贵阳有6个行政区(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乌当区、白云区、花溪区)。为更好地比较两市中心城区的综合实力,我们将遵义的红花岗区、汇川区与贵阳的六个城区进行比较分析。一是从与贵阳发展差距看,据表1、表2数据显示,2006~2012年遵义市与贵阳市的差距在拉大,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绝对数差距分别从138.3亿元、196.6亿元、34.7亿元拉大到344.2亿元、720.9亿元、128.3亿元,而两地中心城区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绝对数差距则分别从313.4亿元、213.8亿元、19.8亿元拉大到919.1亿元、991.3亿元、73亿元。可见,遵义市与贵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中心城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