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
近年来,遵义市旅游产业规模从2005年的全省第六位提升到2012年的第二位,影响力不断扩大。2002~2012年,遵义市累计接待游客12271.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9.77亿元;累计接待海外游客7.57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214.87万美元。2012年,遵义市有A级旅游景区30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7个;有星级酒店40家、花级乡村旅馆273户,客房共54046间、床位数107020张,有旅游车(船)队11家、车辆342台、游船51艘;有旅行社29家,乡村旅游经营户2696户,旅游直接从业人员8.3万人。但是,由于遵义市旅游资源欠深度开发、景点景区基础及配套设施滞后、接待水平较低,多数旅游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或萌芽阶段,与遵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极不相称。鉴于此,本文从遵义市主要旅游业态发展现状着手,浅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一 红色文化体验游
(一)发展现状
2002~2012年,遵义市累计接待红色旅游游客450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7.72亿元。在国家和省里的帮助下,遵义市10年累计投入资金7亿多元,先后建设完善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红军街、娄山关、四渡赤水纪念馆等20多个红色旅游体系纪念点,形成重点红色旅游区。不断推进红色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遵义市已有国家A级红色旅游景区5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目前遵义会议会址景区正在申报创建5A级景区,娄山关景区申报4A级景区已通过国家旅游局有关专家评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品牌效应。除遵义会议会址旅游区、娄山关旅游区和四渡赤水纪念馆建设较为成熟,在全国具有一定市场效应外,其他红色旅游资源均存在开发建设不足的现象,还未打造成知名度较高的红色旅游品牌。二是缺乏整合运作。长期以来,遵义市已形成以红色旅游产品为龙头、其他旅游产品同步发展的局面,但各类资源缺乏整合运作,景点景区之间缺乏联动发展,难以形成较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组合拳”。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缺乏建设资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景区接待能力不足,游客满意度难以提升。四是展陈方式落后。红色旅游景区展陈方式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且展示的内容大多雷同,形式单调。
(三)对策建议
一是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品牌工程,把遵义打造成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重点打造“四区一城三镇一村”(“四区”即遵义会议会址旅游区、娄山关战斗旅游区、四渡赤水旅游区、突破乌江旅游区;“一城”即把遵义老城打造成中国红色旅游休闲城;“三镇”即土城镇、茅台镇、丙安镇;“一村”即刀靶水村)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点),重点保护和开发苟坝会议会址、黄陂洞战斗遗址、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通过5~8年的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文化、经济效益突出,红色旅游品牌响亮的中国著名红色旅游城市,与生态旅游、国酒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紧密结合,旅游功能完善、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二是加大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的整合运作。坚持以发展红色旅游为基础,统筹发展绿色生态、国酒文化、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使各类旅游相互拉动、系统运作,以红带绿,以红带古,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推动遵义旅游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景区公路建设,有序推进景区游步道建设,改善景区通行条件;重点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完善景区标识建设,增强景区引导功能;强化景区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整体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四是改善展陈方式。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光、电等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激发游客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从而更好地体现红色旅游价值。
二 乡村休闲度假游
(一)发展现状
2002~2012年,遵义市累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3215.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79亿元。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有以汇川区董公寺、新蒲新区新蒲镇等为代表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