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
随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自冷战结束以来的传统国际格局正面临新的调整。与此同时,中国目前也处于崛起的关键时期。准确评估当前中国以及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对于正确把握国际格局变化趋势、恰当规划我国外交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考察了2013~2014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9个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现状。考察结果显示,“一超多强”的态势尚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美国目前依然是无可争议的“唯一超级大国”。未来能否由“一超”变“两超”关键取决于中国的发展。从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看,传统西方大国的优势在科技,新兴大国的优势在资源。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础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难点是科技水平的飞跃,核心是国际政治动员力的提高。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 established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is facing new adjustments due to the rise of the emerging economies represented by the BRIC countries. China,as one of the newly emerging powers,is now at a critical period in terms of its rise. 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at we accurately assess the relative capabilities and influence of the major powers. This report explores the capabilities and influ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Britain,France,Germany,Japan,China,Russia,India,and Brazil during the 2013-2014.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tuation of “one superpower and multi great powers” has yet to be fundamentally changed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still the undisputed “sole superpower” in the world. Whether the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will be changed from “unipolarity” to “bipolarity” in the future will depend on China.
近年来,随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苏联解体以来所形成的以美国为“唯一超级大国”、以西方大国为主导的传统国际力量对比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国间的战略关系和各国对外战略也正随之面临重组。就中国而言,目前正处于崛起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2]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必要明确当前的国际格局究竟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什么变化,以及中国目前在国际力量排序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显然,准确评估当前中国以及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对于正确把握国际格局走势、恰当规划我国外交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本报告考察了2013~2014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5个西方大国和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4个新兴经济体共计9个大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现状。考察结果显示,就国际格局的基本性质而言,“一超多强”的态势尚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美国目前依然是无可争议的“唯一超级大国”。未来能否由“一超”变“两超”关键取决于中国的发展。从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看,传统西方大国的优势在科技,新兴大国的优势在资源。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础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难点是科技水平的飞跃,核心是国际政治动员力的提高。
一 研究背景与方法
(一)“国力评估”的研究现状
学界目前对国家力量的评估及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其中一个最具共识性的意见就是,国家力量的构成是多元的,单一因素无法准确反映和衡量一国国力的大小。正因如此,中国学者普遍接受和使用“综合国力”这一概念。[3]但在究竟应当包括哪些衡量要素这一问题上,研究者之间尚远未达成共识。
黄硕风认为,综合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政治、经济、科技、国防、文教、外交、资源7种“力”。[4]王诵芬认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条件、人口、经济、科教文、军事、政治、政府、外交、国民精神9种要素。[5]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课题组的研究中,考察了经济、军事、科技教育、资源、政治、社会、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因素。[6]王玲则将综合国力的测度划分为科技力、人力资本、资本资源、信息力、自然资源、政府调控力、军事力、外交力和经济力9个大项。[7]贾海涛则认为,对综合国力的衡量应当包括基本资源、军事、经济、文化力量和软实力5个正面因素,以及自然和社会灾难1个负面因素。[8]
国外的研究中,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认为,构成现代国力的主要资源包括技术、人力资本、资本资源、信息基础设施、自然资源5类。[9]兰德公司2005年的国家实力测量报告,则将国内社会政治状况、国际政治环境、人口、经济、农业、能量、技术、环境资源和质量8个指标作为国家实力的塑造因素。[10]美国丹佛大学弗雷德里克·帕迪世界未来研究中心提出的“世界未来”(International Futures)模型自称目前所有评估模型中最精致最全面的,其评估的指标包括了11个大项,分别是农业、经济、教育、能量、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健康、基础设施、国际政治、人口和人类发展水平。[11]
不仅在国力测量的基本要素上存在分歧,而且在每个要素应当包含哪些具体的测量指标、每个指标应当如何操作化和量化、量化得到的数据应当如何计算得出最终的综合国力分值等问题上,研究者们同样各持己见。目前综合国力评估的专门性研究呈现出的两个总体趋势是,一方面,指标设置日益繁复,各种综合国力评估体系所设置的具体测量指标往往动辄几十甚至数百个;另一方面,综合国力分值的算法日益复杂,各种“公式”层出不穷,所运用的数学和统计学技术日益尖端。[12]如一位学者所说,“综合国力的测量,其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涉及微积分、混沌学、系统论、协同学、耗散结构论、模糊数学等诸多复杂的数学技术”。[13]这种看法颇具代表性。
然而,由于在基本指标的选取以及测量的基本原则上存在分歧,因此虽然研究成果众多,但人们依然很难对目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精确分值甚至相对位次达成共识。更严重的是,指标数量的增多以及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