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乌克兰危机及其国际影响

    作者:欧阳向英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摘要:

    乌克兰危机是本年度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之一。随着美欧俄等世界主要力量和联合国、G8、北约等国际组织纷纷卷入乌克兰危机,危机的效应不断放大,给世界经济和政治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以俄中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加速去美元化进程,而欧元作为世界第二大国际货币,对美元的地位形成直接挑战;能源问题再度成为焦点,国际能源供给格局发生变化,各方力量间有待实现“再平衡”;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和全球黄金、股市价格波动,对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有一定影响。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打乱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重返亚太”压力有所减轻,改变了地缘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乌克兰危机还处于各方力量激烈博弈、局势不断变化的状态,停火使世界看到政治危机解决的曙光,但离危机的最后解决尚有距离。长期来看,不排除发展成为撬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革杠杆的可能。

    Abstract:

    The Ukraine crisis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events in 2014,and the event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poli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orld economy,the Ukraine crisis had a great influence,covering such areas as the de-dollarization process,world energy,commodity markets of mass goods,as well as the price of global gold and stoc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the event effected adjustments in the U.S. global strategy,changed the geopolitical balance of power,and pushed the world political structure in the direction of multi-polarization. At present,all parties related to the Ukraine crisis still face rivalries,and the situation has yet to be improved. The ceasefire allowed for the dawn of a political settlement to the crisis,but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the situation can be resolved. In the long term,the development of leverag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to produce political change cannot be excluded.

    乌克兰危机从2013年底延续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矛盾错综复杂。危机加速了世界“去美元化”进程,改变了世界能源布局,延缓了欧洲经济复苏,并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在某种程度上退回苏联解体前“两大阵营”的对峙状态。国际势力插手乌克兰危机,给乌克兰人民带来了政治动荡和战乱频仍,毫无疑问是场灾难。中国呼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同时积极调整地缘政治策略,维护国家利益。

    一 乌克兰危机的起因与演变

    从2013年底外交转向起,乌克兰危机兔起鹘落,演变之迅猛超乎世人想象。总的来说,可以把危机分为政权更迭、克里米亚事件、大选与内战三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密集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出现了许多关键节点。

    (一)乌克兰外交转向与政权更迭

    2013年11月21日,亚努科维奇执掌的乌克兰与俄罗斯签订协议,俄方同意购买150亿美元乌国债,许诺供乌天然气降价1/3,乌方中止与欧盟联系国协定谈判。这是乌克兰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也是乌克兰危机的起因。近年来乌克兰经济深陷困境,财政状况非常严峻,外汇储备不断减少,面临着外债偿付危机和国家破产风险,加入欧盟遥遥无期,[1]希望提供200亿欧元贷款也遭到拒绝,而俄罗斯慷慨解囊,从原来仅“在专家层面”探讨一体化到给予实质性好处,使乌克兰外交天平发生倾斜。外交转向引起乌克兰亲西方派强烈不满,因为亲俄派虽然一直存在,但他们并不极力反对加入欧盟,[2]相比之下亲西方派摆脱俄罗斯影响的决心要坚定得多。在西方势力的暗中支持下,乌国内舆论大躁,力量对比出现明显变化,政治均衡被打破。

    12月1日,基辅市政府大楼被抗议者占领,随后全国各地有6个州政府大楼被抗议者占领或封锁。为减轻乌国内压力,12月12日普京在国家杜马建议乌可同时加紧与俄罗斯和欧盟的关系,“俄依旧向乌敞开深化两国经济一体化关系的大门”。一般认为这是乌克兰两边竞价、扩大利益的好机会,孰料乌国内反对派并不买账,亲西方激进势力再次走上街头,与警察发生冲突,并造成伤亡。2014年1月16日,议会通过限制民众集会的法案。1月28日,乌总理阿扎罗夫辞职,议会取消限制集会法案,政府向反对派做出让步。1月31日,亚努科维奇签署“大赦法”,再次向反对派做出让步,但反对派的脚步没有停止。2月18日独立广场武装暴乱,示威者与警察均有较大伤亡。

    在欧美授意下,出于民主性、合法化和个人安全等各方面的考虑,亚努科维奇一再让步,却没有换来和解。2014年2月21日,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签署协议,同意恢复旨在限制总统权力的2004年宪法,成立过渡政府,并于2014年底提前举行大选。反对派在已经同意签署和解协议的情况下,“右翼分子”出人意料地突然宣布,必须赶走亚努科维奇,否则将以武装暴动相抗争。22日,亚努科维奇失踪(后被证实逃到了俄罗斯),议会宣布他“自动丧失总统职权”。反对派宣布组成新政权,季莫申科的盟友图尔奇诺夫担任临时总统,亚采纽克担任总理。此后,亚努科维奇在俄罗斯西南部城市罗斯托夫亮相,称自己依然是合法总统,不该轻信西方等,但已无法挽回败局,俄罗斯也认为他的政治前途已经终结。[3]亚努科维奇不仅遭到乌克兰政府的全球通缉,也遭到了国际势力的抛弃。

    至此,乌克兰从危机爆发到政权颠覆,仅仅经历了两个月时间。由于历史和文化因素,乌国内存在政治分歧,亚努科维奇执政根基不牢、突发事件处理不力等固然是动乱的内因,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暗中扶持、资助反对派,也是促成政变的重要外因。从街头抗议到推翻政府,2014年乌克兰发生的事情与2000年的塞尔维亚,2003年的格鲁吉亚,2005年的吉尔吉斯斯坦,以及2011年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2012年的也门如出一辙。

    (二)克里米亚事件与美俄对峙

    1.废除“语言法”成为引俄入境的导火索

    2014年2月23日,反对派上台当天,议长兼代总统图尔奇诺夫主持下的乌克兰议会就通过一项法律,取消亚努科维奇时期通过的《国家语言政策基本原则法》,俄语丧失了在乌克兰近半数行政区域内的地区语言地位。这是“去俄罗斯化”的重要步骤,引起俄密切关注。23日,俄罗斯外交部通报将召回驻乌克兰大使。与此同时,乌克兰右翼分子“誓死要与犹太人和俄罗斯人血战到底”,东部和南部出现广泛的抗议和要求独立的浪潮。

    2.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