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之年。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强力反腐,重拳出击,“老虎”“苍蝇”纷纷落网,为深化改革扫清障碍,政风逐步改观,提振百姓信心。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纵深开展,国家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整改落实,使执政党以人文本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拥护。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中国从“法制”到“法治”的历史变迁,标志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历史性转折。
这一年,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推进作风建设,注重把作风建设的成果体现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深入实施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2014年1~9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90%,增速居全国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2.70%,增速居全国第七位。本年度舆情调研显示:九成的被访者对新一届党中央和省委改进工作作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反腐败行动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与2013年相比,满意度提高了4.44个百分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效果得到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与此同时,民众对收入分配制度、医药卫生制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府职能的转变、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的诉求与期盼,共同构成本年度甘肃舆情发生的背景。
2014年8~9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舆情调研组深入兰州(城关、安宁、西固、七里河、红古五区)、白银、酒泉、张掖、武威(凉州区、天祝县)、天水(麦积区、清水县)、甘南(合作市)、临夏(临夏市)等地,以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出台与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百姓关注的关乎自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中介事项,选取14个专题,发放问卷3576份,回收有效问卷3387份,舆情相关问题的个别访谈百余次。调研通过分层抽样法选取样本,按照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十大阶层人口按比例分层抽样[1],同时兼顾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户籍等社会学统计要素,力求抽样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基于对本次调研问卷的统计分析和现场访谈,形成系列舆情报告。
一 加快转型发展,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一)党政干部对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认知与思考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了甘肃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同时也是甘肃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全省14个市、州不同级别党政干部的问卷调研与访谈,反映出他们对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认知及思考。
1.近九成被访党政干部对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密切关注,并希望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在被访党政干部中,近九成表示关注《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40.1%表示十分关注,48.8%表示比较关注);但相关文件的传达以及总体方案的学习覆盖率和有效率有待提升,仅有58.9%的被访者听过关于《甘肃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相关文件的传达,他们期望通过电视(45.5%)、互联网(19.9%)、手机短信(10.2%)、报纸(8.5%)、政府文件或工作报告(7.7%)、标语或公益广告(4.1%)、广播(3.7%)、其他(0.4%)等多种途径获取更多相关内容。
2.被访党政干部对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相关问题的认识
关于主要障碍,被访者中有55.2%认为是缺少资金的投入;22.6%认为是社会公众建设意识不强烈;12.4%认为是政府部门积极性不够;2.1%认为是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8.7%认为是缺少惩罚和激励机制。谈到难点,资金和制度因素位居前二,21.9%的被访者认为资金投入不足,生态保护建设后劲乏力;20.5%的被访者认为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利益均衡无法实现;15.7%的被访者认为是群众参与建设意识不够高;15.3%的被访者认为是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