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
一 调研目的、方法和样本概况
(一)调研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分配失衡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民众关注、两会热议、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具体负责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起草工作启动,此后,不断有关于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的消息传出,公众更是望眼欲穿地在等待着这个方案的落地。在此期间,社会各阶层民众不断在网上晒出“有图有真相”的工资条,呼吁涨薪。其中尤其以基层公务员的呼声最为强烈,但因为普通民众看不清楚公务员工资条背后的真实收入而导致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社会各阶层投以极大热情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公众对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期待。
由于牵扯面广、管理体制遗留问题多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初和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两次上报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均未获国务院通过。但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以“要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对这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收入分配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正视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隐性收入、非法收入等突出问题,标志着多年来“空有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的收入分配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
甘肃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与中东部地区差距明显,尤其是在要求地方政府配套的国家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中,甘肃地方政府配套能力有限,严重影响民众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进程。对于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处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民众对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有什么样的认知、对分配制度改革有什么进一步的期待、对未来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是否持乐观态度?通过对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舆情的调研,及时了解民众对收入分配的认知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期盼,对探索低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人口众多地区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路径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一系列围绕收入分配体制问题的认识和反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全省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为此,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舆情调研组于2014年8~9月在兰州市、白银市、酒泉市、甘南、临夏、天水市和定西市进行了问卷调研和座谈访问,问卷和访谈涉及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农民阶层、经理人员等十大社会阶层,被访者对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认知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调研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及与个别调查对象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借鉴文献分析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梳理,问卷调研的数据统计主要通过SPSS软件实现。
(三)调研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以10个社会阶层和涵盖甘肃省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作为重点和个案,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展开。舆情问卷调研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670份,回收问卷660份,其中有效问卷656份,问卷的回收率98.51%,有效率97.91%。
调查问卷样本包括:兰州市141人,占样本总数的21.5%;白银市62人,占样本总数的9.5%;合作市61人,占样本总数的9.3%;临夏市52人,占样本总数的7.9%;酒泉市69人,占样本总数的10.5%;武威市91人,占样本总数的13.9%;定西市81人,占样本总数的12.3%;天水市99人,占样本总数的15.1%。调查样本的阶层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62人,占样本总数的9.5%;经理人员阶层35人,占样本总数的5.3%;私营企业主阶层34人,占样本总数的5.2%;专业技术人员阶层85人,占样本总数的13%;办事人员阶层82人,占样本总数的12.5%;个体工商户63人,占样本总数的9.6%;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43人,占样本总数的6.6%;产业工人阶层78人,占样本总数的11.9%;农业劳动者阶层120人,占样本总数的18.3%;失业人员阶层50人,占样本总数的7.6%;阶层信息不详4人,占样本总数的0.6%。问卷调查样本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等信息详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续表
二 被访者对现行收入分配情况的认知
(一)甘肃民众对收入分配现状的认知
1.收入涨幅跑不过物价涨幅,收入与物价适应机制有待构建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全民收入与物价联动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