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
一 调研的意义和调研基本情况
“舌尖上的中国”无疑更加需要“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障老百姓的饮食用药安全近年来一直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的舆情热点问题。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源于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力、体制机制不畅是问题发生的重要症结。打响食品药品安全保卫战的同时,也需要唱响监管体制改革攻坚战。近年来,一场风暴式改革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拉开,从多头执法、“九龙治水”到机构整合、统一管理;从职责不清、监管不力到厘清责任、严肃问责;从法律缺失、惩处不严到健全规制、重典治乱。上述改革举措说明,对于事关百姓福祉与安康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改革正在加快进行,监管体制正在逐步完善,监管力度正在逐步加大,诚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要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那么,了解这些改革是否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民众如何看待改革及其成效,对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监管体制,还有哪些期待和要求,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创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客观需要。
本次调研,在全省范围内选定兰州市、甘南、临夏、定西市、天水麦积区、酒泉市、白银市、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等9市、县(区),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个别座谈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70份,收回660份,其中有效问卷646份,有效收回率为96.42%。调研对象就居住地而言,涵盖了城区、城郊、县城、乡镇、农村五类地区;就从业性质而言,包括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约占5%)、经理人员(约占5%)、私营企业主(约占5%)、专业技术人员(约占11%)、办事人员(约占8%)、个体工商户(约占8%)、商业服务业员工(约占8%)、产业工人(约占20%)、农业劳动者(约占25%)、下岗失业人员(约占5%)等十个阶层的从业人员。
二 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推进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一)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
食品药品安全,说到底是政府的责任。如果说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那么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用药放心就是政府的天职。国务院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此后,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来论述,从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依法惩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食品药品安全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之一,提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下最大气力抓好。”这一讲话显示了党和政府正视和重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勇气、决心和气魄。因此,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二)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
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长期以来,我国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采取的是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模式,由多个部门来承担监管任务。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