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珠江西岸的集群发展模式

    作者:邱爱梅 杨本建 李湛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珠江西岸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特征和经济绩效,目的在于分析珠江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自身的产业基础、社会文化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如何促成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并说明这种产业集群与外源型集群的差异及其在西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首先介绍珠江西岸的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主要探讨内源型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和特征,第三节主要介绍内源型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第四节采用中山古镇灯饰集群案例来进一步剖析内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特征。

    第一节 珠江西岸的经济发展概况

    一 西岸在珠三角的经济地位

    珠江西岸指的是位于珠江西岸的佛山、珠海、中山、江门、肇庆地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江西岸以其毗邻广州,接近港澳的区位优势和本地良好的创业精神创造了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基础设施大幅改善。近年来,西岸5市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2009年,5市的GDP总和占广东GDP的24%,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已经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著名制造业基地。

    (一)经济发展迅速

    作为珠三角的一部分,珠江西岸的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西岸的佛山、中山、江门、珠海、肇庆等城市迅速崛起,在珠江三角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表5-1所示,2001年珠三角西岸中山、佛山、珠海、江门、肇庆5市的GDP总计为2797.04亿元,占整个广东省GDP的23%,而2009年5市的GDP达9628.86亿元,占整个广东省GDP的近1/4。

    表5-1 2001~2009年珠三角西岸城市GDP

    经济总量的增加带来了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如表5-2所示,1978~2009年,5市的人均GDP都经历了长期稳步的增长。2001~2009年,5市的人均GDP增长迅速,如2001年中山、佛山、珠海、江门、肇庆的人均GDP分别为17035元、32276元、29222元、13275元、10573元,而2009年这5市的人均GDP分别为62304元、80686元、69889元、32139元和22415元,6年来,5市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6%、12.1%、11.5%、11.7%、9.8%。

    表5-2 珠江西岸5市历年的人均GDP

    (二)就业增长快

    人均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就业增长。如表5-3所示,珠江西岸5市的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2000~2009年期间,5市的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显著下降,而第二产业的就业比例都呈上升趋势,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变化不一,就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而言,中山和江门呈下降趋势,而其他3市的就业比例则在上升。以中山市为例,2000年中山市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为19%、44%、37%,而2009年该市的三次产业的就业比例分别为7%、67%、26%。其间,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减少12%,而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大幅度增加,增加了23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一般认为,这与珠三角各个城市的分工深化有关。2000~2009年,佛山的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从2000年的21%下降到2009年的7%,而第二产业从44%上升为54%,第三产业略微上升,从35%上升到39%,第二产业的就业比例上升了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是制造业在中山和佛山迅速崛起的结果,制造业的崛起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非农业就业岗位,推进了当地的工业化水平,而且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使得中山和佛山成为了珠江西岸最具活力的产业集聚地。

    表5-3 珠江西岸5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就业的增长也带来了工资的增长,如表5-4所示,2009年西岸佛山、中山、江门、珠海、肇庆5市的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为34106元、24304元、42585元、31764元、26174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城镇在岗工人的平均工资32736元,处于珠三角城市的中上等水平。就业的增长和高工资既是产业集聚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产业向这些地区集聚。在这种累积循环效应的作用下,西岸地区的制造业份额不断上升,各城市之间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深,同时进一步加深了与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分工联系。

    表5-4 2009年珠三角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三)运输条件大幅度改善

    产业集聚是需求、运输成本和报酬递增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集聚的产业又反过来对地区的需求运输条件产生影响(krugman,1991a;1991b)。30年来,随着制造业迅速在珠江西岸集聚,西岸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很大改善,目前西岸5市形成了以京珠高速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网,成为连接广州与各市的动脉,在海运方面,建造了珠海、肇庆等多个深港码头,这些都为制造业进一步向西岸城市集聚提供了条件。

    二 珠江西岸集群分布状况

    产业集聚发展是伴随广东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经济现象。从更小的地理尺度来看,以产业集群(专业镇)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广东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广东省科技厅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广东省共有277个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已达到1.05万亿元,占全省GDP总额的29.5%;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2.40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总额的32.7%;产业集群特色产业产值9777.68亿元,占全省特色产业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