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产业集群组织形态的优化

    作者:殷宁宇 安苑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摘要:

    在特定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呈现专业镇的组织形态,这种产业组织形态在进一步的经济发展中遇到了种种挑战。产业集群组织形态优化的方向是在地方政府之外引入和强化新的治理主体:大企业与行业协会。一方面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大企业分包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更充分地发挥其多方面的产业服务功能。最后分析了东莞市厚街镇地方政府在当地家具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对行业协会的培育,中山市大涌镇商会的组织形式和产业服务功能。

    第一节 珠三角产业集群的专业镇形态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 珠三角产业集群的专业镇形态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类产业内的企业在同一地区的聚集(Schmitz,1995),马歇尔外部性(劳动市场共享、中间投入品市场、技术外溢)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成为产业地方化及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经济动因(克鲁格曼,1991)。而企业在同一地区的聚集,可以是跨行政边界的,也可以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之内。广东的产业集群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了它的特点,即某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集中在一个镇的行政区域范围之内,呈现“一镇一品”的形态,人们把它称为“专业镇”。更准确地讲,专业镇是以镇的行政边界划定的产业集群,因此,专业镇是产业集群的一种特殊形态。

    珠三角的产业集群为什么以专业镇的形态表现出来呢?这是由几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1]一是珠三角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条件。当时,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之中,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还受到很大的局限,地方政府在促进生产要素和企业在本地区聚集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二是分权竞争的体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具有了公司的特征(Jean Oi,1992),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也具有了公司董事长的特征(Walder,1995),这创造了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烈激励机制。三是由于接近香港,珠江三角洲的地方政府官员相比于内地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学习市场经济发展和管理的经验,对国际、国内市场及特定产业的发展趋势有着更为准确的判断,从而也更加具有企业家的特质(李新春,2002)。在这样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拥有比民间更多的资源,而地方政府和部门又是相当有效的网络和渠道,使资源和资讯的流通、分配、调动、协调能够进行实际上的操作。而相比之下,民间组织的力量不足,经济发展初期的企业实力弱小,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还没有形成、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珠三角的地方政府充分发挥了推动本地产业集群成长的主要作用,一方面培育市场,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替代民间组织进行协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但是,在以上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依然不能说明为什么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必然在“镇”的行政区域内得以形成和发展,这就要考虑广东省珠三角行政区划的特殊性。珠三角地区基本上是在行政市下很少设有县的层级,而直接管到镇一级,广东省的67个县中有52个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之外,即使在珠三角地区内,除了广州有两个县级单位之外,其余的13个分布在肇庆与惠州等地。同时,以县市为单位的产业基本上是多样化的。在一个县(市)范围内不容易形成“一县一品”的格局,这不仅是因为县(市)的地域范围比乡(镇)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分权竞争格局抑制了资源的跨地区流入,从而导致了各县(市)的产业重复。

    二 专业镇与中小企业的互动发展

    珠三角专业镇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与中小民营企业在互动中同步成长与发展。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1.珠三角专业镇提供了最适于中小民营企业培育与成长的群聚环境[2]

    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育与成长需要一个企业群聚的环境。这就像一株小树种在沙漠中很难成活,但如果种在热带雨林的环境中,成活率就要高得多。中小民营企业在创办初期,都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信息等先天投入不足的问题。而群聚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比如说,通过观察与模仿周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可以节约自己的学习成本;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对交易活动的约束以及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可以节约信任成本;通过企业在空间上的群聚与基于产业链的分工,可以节约运输费用等。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民营企业在开办初期的投入成本。如果缺乏这种环境,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同样的投入就不一定获得同样的收益,这就必然会影响到中小民营企业的数量与规模。有两个实例说明了这一点。一是自广东专业镇[3]政策实施以来的10多年间[4],广东中小民营企业的注册数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广东GDP的增长率,到目前为止,广东民营企业和民营个体户达到了300多万个,每一个企业平均就业人数在12~15人,扣除个体户,民营企业规模都在25~28人,而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都根植于专业镇环境之中。二是从我国各省份经济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