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价值论”与“量子认识论”——钱学森院士对现代自然科学若干发展的总结及其对价值哲学研究的启示,兼说“诗意幸福论”
——钱学森院士对现代自然科学若干发展的总结及其对价值哲学研究的启示,兼说“诗意幸福论”
摘要:中国眼下价值哲学研究“主范式”即“个人主客体模式”似不妥。比利时俄裔化学家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及其“时间价值论”,是在唯物主义本体论层面上对这种“主范式”的摧毁性打击。由“耗散结构理论”可推知,如果可把物质进化比喻为“物质流”的话,那么,“时间”应是“物质流”的纵剖面,而“空间”就是“物质流”的即时横剖面。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主范式”论者应当深刻省认钱老对“时间价值论”思路的肯定。“时间价值论”及其美学推展,也对“幸福哲学”之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思路取向,说明诗意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主范式”用研究个体认识形成的方法研究“价值观”形成,也似不妥。钱老的“人天观”已对此提供了自然科学前件。从物质的本性上说,人和宇宙各物都是相关的。在钱老的“人天观”五层面上,人的认识服从量子力学的“主客体互融”模式,“量子认识论”不仅成立且应被吸收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时间价值论”所论是“量子认识论”之基,“量子认识论”所论只是“时间价值论”所论在特定条件下的瞬时状态。
中国眼下价值哲学研究“主范式”是“个人主客体模式”,即研究的出发点首先设想出一个脱离了具体历史环境演化结构的个人主体,在其个人活动中面对和改造着客体而形成了所谓认识和价值观念等,这种个人活动模式实际上离开了马克思对“‘实践’即社会生产-生活”的规定而被说成“实践”,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当代源自毛泽东主席《实践论》的所谓“(个体)实践论”模式,从中又分出了“(个体)实践唯物主义”模式下的“(个体)实践论价值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论者等。关于价值哲学研究首先应当在唯物史观之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形态关系框架中展开的马克思原则,被置之不理或虚与委蛇。据观察,在中国所谓“纯粹价值哲学研究领域”,长期流行的是完全不理睬一段时间中国急需研究的作为“头号价值观问题”的人权和人道主义(即以人为本),而只讲谈所谓“价值定义”等“一般价值哲学问题”,包括长期围绕“价值定义”是否是一个光秃秃的人的“需要”而展开了争论并形成了几派,等等。当然,后来其中某些论者在“人权入宪”后也从那个脱离了具体历史环境结构的个人主体中推说或否定人权、人道主义、自由、平等等,但由于范式所限,他们什么都说明不了,什么都证明不了,成果往往只能是一种跟着即时政治气候而变幻的高级哲学宣传品。在我看来,这种主范式“谈玄能说虎狼仁”,可以从那个光秃秃的非历史性的个人主体中,导出自己想要的一切价值观念,甚至使彼此水火不容的价值观念并呈,也可以用抽象个人“人性”的名义把自己不想要的价值观念排除出去。它在本质上是非历史的,远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是一种非常落后的过时范式。即使在过去爱玩抽象“个体模式”的西方哲学界,也已逐渐被许多有水平的价值哲学研究者所抛弃,我因为它的范式核心缺乏学术的社会担当和人道主义品格,只能供自娱自乐的学者消遣游戏。当然,作为国内哲学学派,其成果中的某些片断,也可供在唯物史观之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形态关系框架中展开的价值哲学研究所采纳,未可全否。我国有人私下议论说,它只能形成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价值哲学研究产业”,制造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价值哲学研究“博导”和博士,目前确能成为一些以价值哲学研究为生者的精致的文字游戏和精神寄托。此议论太尖刻,缺乏学者应有的容量和百家争鸣姿态,但确以极错误的口吻说出了目前国内价值哲学界主流的某些真相,值得戒止。针对这种“个人主客体模式”,作为价值哲学学术争鸣,我23年前在研究作为价值观念的人权和人道主义问题时,就表示过异议,并依唯物史观范式而明确提出了“商赋人权论”。“商赋人权论”又引导我在经济哲学中省悟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论”本身只是马克思平等人权观念在经济哲学中的设定,并据以省悟到《资本论》中的经济价值论不是“劳动价值一元论”,而是“生产力价值论”。此后,从1994年开始,我又进一步根据当代自然科学新进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需,从本体论角度深化了摆开主范式的“时间价值论”,说明价值的最深本质是时间,各种价值观都是人对时间的某种省悟;在“时间价值论”中,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皆有自己的价值,它们的价值并非由人类赋予而由其进化时间决定,包括在地球上,各种动植物等也均具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人类、人群或个人的价值,只是“时间价值”的一种极特殊的形态,“商赋人权论”更是“时间价值论”的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等等。在研究中,我越来越发现,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主范式的缺陷,在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上反映得最为明显,论者几乎很难从那个光秃秃的个人主体中导出社会主义应有的最高核心价值观念及其不同层级的分支群,对已被认可的社会主义应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及其分支群(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也说不清为什么如此,只能使这种价值哲学研究呈现明显的囧境。其中包括,按照马克思的看法,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市场经济中导出平等、自由、人权、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等价值观念轻而易举,但在主范式下,平等、自由、人权、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等是否为社会主义应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却长期在所谓关于“普遍价值观”的政治争议中面目不清。一
共
1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1页
跳转
不分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