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共十八大语境下陕西文化的崛起

    作者:戴生岐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摘要: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文本中,党中央提出了一个恢宏“愿景”,这就是到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我们认为,共襄全面小康社会的“宏大叙事”,给陕西文化的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因为陕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基因根脉。界定陕西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流变,概括陕西文化的基本特征,挖掘、整理并豁显氤氲于陕西省人民文化心理结构中的“社会性格”和日常精神生活的真实图景,将为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元气充沛的草根基础和“镜鉴”资源。我们现在有一个共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化”要接“地气”,这都说明地域性文化的“权重”在当前日益被人们看重。十八大政治报告文本中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其中包含四个从内到外、从软到硬、从价值到实体、从“心性”到“物性”的规定。这就是核心价值、公民道德素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基于文化产业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难发现,弘扬陕西文化,对于上述战略目标的落实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引言:陕西文化崛起的历史机遇

    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文本中提出了一个恢宏“愿景”,这就是到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紧接着,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带领新的六位常委和书记处同志从中南海出发,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在参观期间,习近平同志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并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按照张维为的说法,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伟大文明型国家的再度复兴。因而这种复兴必然是超越经济层面的一元性和单向度的全方位的和整体性的崛起[1](P57-89)。而且,小康前冠之以“全面”,必然涵盖着文化小康的目标在内。同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还是五大建设格局中的应有之义。如果这样看问题,你就不能不承认,中国的西部,尤其是陕西,迎来了后来居上、再度复兴的良好机遇。文化学者肖云儒指出,陕西是中国文化的“硬盘”和精神母体,又是中国文化的“芯片”和脱氧核糖核酸。因此,界定、梳理陕西文化的概念所指和历史流变,归纳陕西省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所积淀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性格”的基本特点,总结陕西省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过程中所氤氲的独特的幸福内涵并且使之播远流长,做好、做大、做强陕西文化产业并使之参与国际竞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承接“地气”,公民道德素质的全面提振增强实效,人民精神生活上层次、上水平和强化社会主义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一 陕西文化的概念和流变

    (一)陕西文化的概念界定

    陕西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亦称为三秦文化。但是,她和在中华大地其他地方发展起来的地域文化相比较,却有着极为鲜明的特色。地域文化是和全国文化相对应的概念,陕西文化所在地当然是“三秦”,但由于在这一方热土前后出现过十三个王朝[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所以因王朝建立所代表的文化既是全国性的文化又是地域性的文化。因此,三秦文化的普适性和普世性就不是中华其他二十四个地域文化圈所能望其项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三秦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原生形态,就是中华文化的历史基因库,就是炎黄子孙的历史身份的DNA和寄托灵魂的精神家园。

    (二)陕西文化的历史流变

    陕西文化继承并发展了周秦文化的优秀成果与原始雄风,到了汉唐阶段臻于鼎盛,并且以独具特色的关中文化或者长安文化的风貌昭示于世人。汉唐时期的关中或者长安,是全国经济、交通、政治、文化和社稷的中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重镇和要冲。因此,关中文化或者长安文化理所当然地构筑成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体元素。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一个整全的复合体,其表层和硬件设计是堆积在大地之上的“人化自然”的物性文化,然而中国文人历来把狭义的文化即理念层面的文化高看一眼,并且认为惟其理念文化,才是经营器物文化使之健康演进的灵魂和路向。梳理陕西文化,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表现理念文化的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风物掌故以及创造它们的名人大家。陕西大地诞生的《诗经》《周易》《尚书》《史记》《汉书》《正蒙》等,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化典籍。易学中阐发的“人文化成”的人文主义维度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中国人生生不息、创造自己民族文化的基本指南;司马迁在自己的史学研究中所生发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恢宏愿景,代表了陕西人民敢于咥大活、长于咥实活、善于咥成活的价值取向;关中西府扶风人班固的史学价值取向中的“正统意识”和尊儒淑世的改良主义情怀,反映了陕西人民祖宗崇拜和归根返本的“不折腾”(陈忠实先生笔下的朱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维护正统、坚信“有本不穷”的最后一个乡村儒者)气质。俟其后进,随着本土黄老之学和道家文化的蓬勃兴起,以及隋唐之际佛教文化在关中的灿烂繁荣,一大批在文史哲(包括宗教)方面造诣颇深的杰出之士便灿若星河。董仲舒(儒)、道安(释)、鸠摩罗什(释)、王重阳(道)、尹喜(道)、老子(道)、孙思邈(道)、阿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