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2012年,对于台湾电影界来说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时代。年初,九把刀执导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两岸三地大放异彩,获得第三十一届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年末,李安导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获得奥斯卡青睐,《纽约日报》盛赞此片是“数字电影的伟大成就之一”。也是在2012年,曾经战绩辉煌,曾经是各国所熟知的柯达胶卷宣布破产。至此,人类从胶片电影向数字电影迈进了一大步。
2005年,似乎是一个不太清晰的分水岭。2004年,柯达宣布将停止在美国、加拿大、西欧生产传统胶片相机,也停止了对电影胶片的推陈出新。2005年,数字电影传输和播放标准诞生。似乎暗示着,这个古老而巨大的胶片产业危在旦夕。
随着2012年柯达申请破产,《一九四二》成为大陆著名导演冯小刚最后一部胶片电影。而第八十四届奥斯卡颁奖礼上,“Hugo”夺下了“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几项大奖,11项提名领跑。在传统胶片电影遭遇数字技术冲击、电影学者惊呼“电影已死”的时刻,斯科塞斯以时髦的数字3D技术与计算机特技技术向传统电影的辉煌过去致敬,意味深长。这是一部写给胶片电影的立体情书,故事情节上,其精心设计带人们回到最初探索电影的那个时代,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电影完全是采用3D数字技术拍摄,似乎在宣告着电影时代的交替,那些经典的片段难以忘怀,却也不能阻止电影技术发展的飞快脚步。
2013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的9部影片中,7部采用胶片拍摄,只是在后期才使用了数码编辑和发行技术。不过,电影业告别胶片、拥抱数字是大势所趋。在胶片时代的高峰时期,全球电影业每年使用的胶片长度超过365万千米,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10倍。然而,2013年全世界使用的胶片长度估计只有121万千米,全球约有一半的商业银幕已实现数字化放映。
数字影片的革命同时颠覆着影院产业,世界各地的影院纷纷引进数字放映机,而消费者被动地被卷入整个浪潮,享受数字带来的新刺激,也要面对数字带来的新问题。
然而,随着数字电影院的发展,以及数字3D电影慢慢成为一种趋势,消费者对此的需求与意见一直无人问津。被称为台湾首善之都市的台北,对于数字电影院的采用状况,更是台湾影院数字化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台北地区消费者对于电影院数字化的感知与喜好做相关研究。
研究问题分为六部分:
(一)消费大众对电影类型的认知;
(二)消费大众选择不同类型影片的原因;
(三)消费大众进影院观看电影的频率以及不同类型影片的观看频率;
(四)消费大众选择影院的原因;
(五)消费大众对目前影院设备的意见;
(六)消费大众对胶片电影的态度。
二 从胶片到数字的电影院
胶片电影院,顾名思义,就是播放胶片电影的电影院。胶片电影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制作、传输和放映的电影。胶片电影院使用的胶片电影放映设备,按使用拷贝来划分,可分为8mm放映机、16mm放映机、35mm放映机和70mm放映机,其中8mm放映机和16mm放映机已经被淘汰。
胶片放映机相对于数字放映机的优势为:色彩好,成像稳定,但可能会出现抖动现象,出现放映事故(断胶片),且放映成本较高。
“目前,数字放映机正逐步取代胶片放映机,”京都大学电影研究院麦谷满2012年接受采访时曾说,“2018年底,全球的商业电影院都将被数字电影放映机所覆盖。”
所谓电影院数字化,是电影院根据DCI所公布的《数字影院系统规范》(DCI D Cinema System Spec V1.1),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放映系统、服务器设备的数字升级,也就是所谓的D-cinema。D-cinema指能够放映如同35mm胶片般电影质量的高质量放映设备,分辨率至少2K(2048×1080),核心技术大多采用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TI)所开发的数字光学处理投影(DLP)[1]。
(一)影院数字化成本
目前来看,姑且不考虑座椅等设备的调换,根据2012年物价水平,传统影院数字升级的成本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见表1)。
表1 数字设备成本(以2012年物价水平为标准)
除此之外,数字影院还有一些外部要求,包括数字影院的外面、停车场、放映机房、门厅和休息厅区域、餐饮区域、卫生间以及其他部分的增值区等。总体来说,对数字影院的要求多且较为严格,所以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