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社会纠纷的民间调解办法与社会治理——柏万青案例
    ——柏万青案例

    作者:陶希东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摘要:

    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有效化解不断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是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上海作为人口集中、经济繁荣、社会多元的国际大都市,近年来,对社会纠纷的民间调解,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其中,柏万青已成为全市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调解员,获得了社会认可。本文以柏万青工作室为案例,对上海独特的社会纠纷的民间化调解机制、方法、启示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当今社会纠纷调解面临的新要求和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社会纠纷民间调解能力的相关建议。

    Abstract:

    Adapt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o the new normal development,solve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comprehensively reform and the rule of law. In recent years,Shanghai city has gets many fruit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bout the civil mediation of social disputes,among of them,the BaiWanQing has become a household name of grassroots star mediators in the city. With the examples of BaiWanQing studio,the paper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method of social disputes by civil,points out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civil mediation social disputes.

    一 柏万青案例:社会纠纷调解的民间化策略与社会治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和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社区在成为“社会人”主要集聚空间单元的同时,也成为各类社会矛盾高度集中的地方,包括动拆迁矛盾、医患矛盾、邻里矛盾、物业管理矛盾等。发挥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力量,对基层社区矛盾加以妥善地处置和化解,是全面建成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上海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的“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是2006年成立的全市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工作室。凭借个人魅力及工作室成功的运作机制,柏万青成为当今上海普通百姓信任和追捧的社会纠纷调解员,也是上海家喻户晓的名人。社会矛盾的人民调解,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而柏万青工作室成功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和效果,说明努力推动社会纠纷调解的社会化、民间化,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本文将借助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相关媒体报道材料,对成功化解社会矛盾的“柏万青现象”及其主要做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解读。

    (一)柏万青及其志愿者工作室

    柏万青,女,1949年11月出生。上海市延安中学68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上山下乡到江西省黎川县插队落户,后来当上资溪县副县长。1996年回到上海,任静安寺街道宣统科科长、文明办副主任,副处级组织员,党建办主任。2002年担任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秘书长。2004年退休以后,她仍心系社区,奉献社区。曾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杰出志愿者等荣誉称号。2006年,全市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简称“柏万青工作室”,下同)成立,近年来,工作室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柏万青工作室是旨在通过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各类社区公益活动,从生活上关心居民,从精神上关爱居民,从维权上支持居民,帮助居民促进家庭和睦、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社会组织,共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兼职2人,全职9人,各类志愿者1500余名。工作室承担着各类志愿者服务项目十余项,包括针对空巢老人的邻里互帮;为单身中老年人寻觅另一半的阳光单身沙龙;为未婚青年择偶的交友沙龙;解决老人出行难的旅游沙龙;接待外国客人的弄堂风情游;还有心理疏导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老娘舅调解工作室、文明创建志愿者宣传队、大墙服刑人员帮教服务等项目。其中,老娘舅调解工作室,是静安区司法局依托柏万青工作室而专门成立的人民调解组织,成为开展基层社会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要阵地。可见,社会纠纷的调解只是其中的一项服务而已。但其成功的社会民间调解,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二)柏万青工作室调解社会纠纷的基本方略与工作机制

    目前,柏万青工作室成为上海静安区乃至全市范围内著名的社会纠纷调解和志愿服务机构,积累了一套成功的运作机制。笔者经过对其社会纠纷调解的志愿服务工作的考察发现,在社会纠纷调解方面,其主要采取了如下一些成功做法。

    1.与司法部门合作,设立权威性的调解工作室

    2006年工作室成立,2008年10月,工作室与静安区司法局开始进行合作,区司法局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托柏万青志愿者工作者,在其内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柏万青老娘舅调解工作室”,主要负责接待前来求助的对象,当事人双方愿意接受调解的则由工作室进行调解并签订调解协议。这是以静安区人民调解员柏万青的名字命名的、由柏万青等人民调解志愿者组成的公益性、民间性人民调解机构,主要履行调解静安区居民之间或静安区居民与其他区域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电话及网上解答全市乃至全国需求者法律咨询、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合作制作《新老娘舅》节目、协助开展人民调解培训和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工作、为高等院校提供大学生实习基地等几大职责。借助这一权威性、公益性、综合性的调解平台,为资源集聚(市、区司法系统年轻干部到工作室挂职锻炼;区妇联组织退休处级干部到工作室坐堂接待,有针对性地解决求助者的家庭、婚姻、情感等问题;法学类院校大学生进入工作室做志愿者等)、功能延伸、效果发挥、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组织依托。

    2.开创银屏调解新模式,成功打造亲民性调解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