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6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作者:王俊秀 杨宜音 陈午晴 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摘要: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感受、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社会心态不仅对于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以及公众情绪非常重要,而且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前提。

    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感受、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社会心态不仅对于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以及公众情绪非常重要,而且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前提。

    本调查的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主持的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社会心态部分,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30个区(市、县),260个乡(镇、街道),520个村(居委会)抽取7063个家庭户,然后在每个被抽中的居民户中按规则随机选取1人作为被访者,由调查员手持问卷对该被访者进行访问。总体抽样误差为1.17%,调查时间为2006年3~7月。本文为这次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社会心态的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公众对社会状况的感受、主要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和冲突。

    一 社会感受

    (一)生活压力感——遇到最多、感觉最大的生活压力来自经济方面

    近年来,教育、医疗、住房负担过高是民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次调查希望了解城乡居民对于生活压力的感受,了解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在于,经济统计数据虽然可以反映城乡居民的总体生活状况,但难以了解城乡居民对于生活负担的感受和承受能力,而这一主观感受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社会现状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动策略。调查显示,城乡居民遇到最多的生活问题是“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其次是“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再次是“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比例分别为51.3%、45.5%和45%;排在第四到第六位的生活问题分别是“人情支出大,难以承受”,“子女教育费用高,难以承受”和“家人下岗失业或无稳定收入”,比例分别为34.8%、34%和30.1%;排在第七到第九位的生活问题是“社会治安不好,常常担惊受怕”,“社会风气不好,担心被欺骗和家人学坏”与“赡养老人负担过重”,比例分别为24.5%、23.3%和22.3%;选择比较少的问题是“家庭成员有矛盾,烦心得很”和“家人与邻居有矛盾,担心发生纠纷”,比例分别为9.8%和5%。可见,居民遇到的生活压力主要是经济上的压力。

    城乡居民对所遇到的压力评价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住房”、“医疗”、“下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低”、“赡养老人”、“人情支出”、“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评价采用4级量表评定,即“压力很大”为4,“压力较大”为3,“压力很小”为2,“没有压力”为1。结果显示,从“住房”到“人情支出”这些来自经济上的压力平均值在3.04~3.46之间,介于“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之间;其余的社会压力和人际压力在2.43~3之间,由此可见,民众感到生活压力大的方面首先是经济压力,其次是社会压力,人际压力较小。

    (二)社会安全感——食品安全感最低

    安全感是人们对于目前处境的一种主观判断,而这种主观判断实质上不是一种对于自身是否处于危险状态的判断,而是一种面临风险大小的判断。人们在社会中都会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当个人感到这种风险太大,超出了个人的限度就会感到不安全,而这种对于风险的判断是依据其生活经验做出的,对于安全感来说就是依据个人生活的区域所发生的威胁个人人身、财产和隐私,侵犯安全的事件的多少和事件的强度来判断的。在以往的安全感调查中主要是调查特定社会治安环境下个人的安全感受,主要是基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调查。本次调查中更侧重于从风险判断的角度来了解人们在不同方面的安全感。这些安全感包括食品安全、医疗安全、交通安全、劳动安全、隐私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调查发现,人们在不同方面的安全感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比发现,居民安全感最高的是个人信息、隐私安全,最低的是食品安全,其他各项由高到低分别是人身安全、劳动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

    居民认为“食品”安全(即回答“很安全”与“比较安全”两项合计)的比例为59%,而回答不安全(即回答“很不安全”与“不大安全”两项合计)的比例为36.7%;认为“医疗”安全者为62.4%,认为不安全者为26.7%;认为“交通”安全者为64.5%,认为不安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