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
中国人口的总量是多少?发展趋势如何?人口转变过程中存在哪些重要问题?这始终是研究者和政府官员——甚至也是西方各大国政要关心的话题。为了了解人口动态变化状况,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1]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完成,以及在2006年发布的简要数据,有助于我们解答上述问题。本文拟根据已经发表的数据,对中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做出简要分析。
一 现人口总量达13.1亿,自增率首次上升
中国的人口总量是多少?这个问题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后,有些研究者认为普查存在某些误差,中国人口在当时就超过了13亿。虽然2000年之后每年进行的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都与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所表现的人口发展趋势一致,但总有人心存疑虑。这个疑虑的主要来源是:历次调查得到的“全国人口数大于各地汇总人口数”。2006年8月于新疆召开的“1%人口抽样调查总结表彰暨技术业务总结研讨会”上,统计局局长解释个中因由说:多年来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各地都从本地的角度考虑,都不希望人口数高于户籍人口和规划指标,怕影响人均指标和政绩,而不是从全局和求真务实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从国家统计局每年进行的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上来看,实际人口总量大于公布数据的推论是不能成立的。首先,青年人口流动率的增加,流动时间的延长,初婚年龄与初育年龄的推迟等,都有助于降低人口出生率。虽然各个城市公布的数据中,流动人口的生育率稍高于户籍人口,但与流出地相比,无疑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率远远低于农村“未流动的人口”。其次,如果说人口流动导致了漏报,那也同样可能导致重复登记。沿海某些省份公安部门登记到的流动人口的数据,就大于统计局抽样调查估计到的数据。当然,也有人将“没有登记到的人口”归结于因“违犯计划生育政策”生育而又不愿交纳社会抚养费所造成的漏报,这虽不无道理,但如果在2000~2005年这几年中要产生数以千万计的漏报,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合起来,再比较这期间的历次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调查得到的有关中国人口总量的估计是具有继承性的,也是可信的。
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人口总量是12.658亿人。加上普查时点11月1日之后的11月和12月的净增人口,则2000年底中国大陆人口数为12.674亿人。
国家统计局根据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估计到:中国人口在2001年底增长到12.762亿人,到2002年底增长到12.845亿人,到2003年底增长到12.922亿人,到2004年底增长到12.998亿人。
2005年11月1日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人口总数是13.062亿人。如果加上该年11月和12月的净增加人口,则2005年底中国大陆人口总量达到了13.0756亿人。
考虑到最近几年每年净增加的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在750万人左右,则将中国2006年底的总人口估计在13.1亿多,应该是成立的。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一次表明,中国的人口总量已经在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中减缓了增长速度。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由此所拉动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乃至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等,都对人口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中国早就完成了人口转变——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尽管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但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与稳定维持,在2010年将总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的目标,肯定会完成。而且,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即使考虑到第四次人口高峰时期稍高的增长率,那么在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也不会超过13.5亿。
但2005年中国人口的一件大事,却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首次上扬。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自1987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之中。1987年为16.61‰,1997年为10.06‰,到2004年下降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低点5.87‰;自1990年代以来,每年新增人口也逐年递减。可是2005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比2004年稍有上扬,为5.89‰,净增人口也比2004年多增加了768万人。这个增加额虽然不大,仅仅比2004年净增加人口的761万多出了7万,但却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