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大力推动总体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各个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相对于发达地区,东北地区区域内的合作与协调发展尚有差距,因此,具体分析东北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促进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区域的整体实力,进而实现全国的总体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一)东北地区几大经济板块及空间结构特点
从地域上看,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五个盟市,土地面积大约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人,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因而历来东北地区都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单元。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新中国工业体系重要的一部分,东北地区成为优先发展的区域,整个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调整障碍的共同作用,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逐渐呈现衰退态势。经过多年的改革和调整之后,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东北地区开始进入全面振兴时期。作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基地以及商品粮食基地,现在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制造业、重大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以及现代服务业等。
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生态格局特色鲜明:东部是长白山地区,北部是大小兴安岭,中部是松嫩平原,东北部是三江平原,南部是海岸线地区。对应这样的地理格局,整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具有依托自然生态格局和依托城市群及交通线展开的特征,布局相对集中,逐步形成了几个依托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这四个中心城市的经济板块:沈阳中部城市群、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这两个板块是依托沈阳和大连两个中心城市,包含沿线的其他主要城市形成的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的经济带,其区域性的辐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对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带动力日益增强;“长吉经济带”是吉林省的主要产业带,该地区包括长春市至吉林市沿线的主要城市,该区域产业特征十分明显,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医药等产业在全国占据显赫地位,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各市在内的经济区域,是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二)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东北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表1和表2分别列出了2001年以来东北三省的GDP的总量及增长速度、人均GDP的绝对值和增长速度,这些数据的对比显示出了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东北三省GDP的总量差距相当大:2001年,辽宁省的GDP总量比黑龙江省多了近一半,比吉林省多出137%,黑龙江省的GDP总量比吉林省多出近60%;2007年,辽宁省的GDP总量比黑龙江省多了55%,比吉林省多出110%,黑龙江省的GDP总量比吉林省多出35%。从GDP的增长速度来看,2001年以来,大多数年份里辽宁省的GDP增长率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但2006年和2007年吉林省的GDP增长率超过了辽宁省;吉林省的GDP增长在2001年以来尽管多数年份在辽宁省之下,但是几乎每年都高于黑龙江省的GDP增长速度,而且最近两年的增长速度高出的幅度较大。因此,从东北三省的GDP的相对差距来看,辽宁省与黑龙江省的差距并无减小的趋势,而吉林省作为GDP总量最小的省份,与另外两个省份的差距正在缩小。
表1 东北地区GDP总量及增速比较
表2 东北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及年度增长率
东北三省的人均GDP的情况和总量的情况类似,也是差异甚大。不过,根据各个年度的三个省的人均生产总值当年价的对比,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2001年吉林省的人均生产总值是黑龙江省的88%多一点,2006年两个省的人均生产总值已经非常接近,吉林省的人均生产总值是黑龙江省的97%,2007年则超过了黑龙江省。但是,这两个省的人均GDP与辽宁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