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
医疗卫生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看党风廉政建设、看政府的管理水平、看社会的公平。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被称之为进入历史的“冰期”,它不仅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医改无法回避的问题。基于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历时一年,[1]对北京市医患关系进行了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
一 研究的背景及方法
1.背景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拥有十分雄厚的医疗资源。北京目前1400万人口有16万医疗卫生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6万人(市卫生局直属机构卫生人员3万多人),在“十五”期间就已实现了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生4.46人(城8区5.70人,农村地区3.02人),每千人拥有执业护士3.61人(城8区4.71人,农村地区1.93人);全市有66537张床位(城8区48744张,农村地区17793张),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6.51张(城8区7.50张,农村地区4.99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为5969个(城8区4414个,农村地区1555个),其中医院673所(城8区363所,农村地区310所)。北京医疗资源拥有量,包括全市医疗机构的总量、规模、床位、装备水平等均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甚至不亚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人才荟萃,医学科研教育水平在全国领先,为北京乃至全国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做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截至2004年底,北京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87岁,孕产妇死亡率为15.19/10万人;婴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5.32‰下降到2004年的4.61‰,可以说,综合反映市民健康的主要指标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北京医疗卫生事业所取得的进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其中,医患关系还存在种种不和谐状况。2001年北京市医师协会对北京市1400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1998~2001年,北京市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影响医院正常秩序事件1567件;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仅北京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受理的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就有几百件,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为北京医疗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发问卷2000份,回收1999份。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与医患关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四方,包括:医方(全部为公立医院,800份)、患方(全部为上述公立医院的患者,800份)、社会方(200份)、政府方(200份)。
二 医患关系现状及原因
1.现状
(1)对医疗服务的总体评价。
①“总体较好”的医疗技术质量。医疗技术水平是临床诊疗服务的根本保障,属于医患关系的技术内容。本次调查中,61.2%的人认为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质量总体比较好(其中12.8%的人认为很好),认为“不好”或“很不好”的仅占2.3%(见表1)。这表明北京市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基本上能够适应公众诊疗的需求。
②“比较好”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属于医患关系的非技术内容,它对于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否起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表明,63.4%的人认为医院
表1 您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质量的评价
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比较好(其中16.1%的人认为很好)(见表2)。但社会人群中54.8%的人认为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一般。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意识到医疗的本质应是一种综合服务(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而不是单纯的诊断治疗,如何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需要院方认真思考。
表2 您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
③“较好”的就医环境。就医环境包括医院的硬件设施和营造的软件氛围,一般而言,主客观的环境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医患关系中的主体,从而影响医患之间的交往。本次调查中,56.7%的人认为就医环境较好(其中12.2%的人认为很好)(见表3)。通过调查发现,北京市公立医院里的硬件设施比较好,但是软件氛围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人文”或“人本”气息,而后者的建设则不单单是资金投入的问题,更需要有“以病人为本”的理念融注,共同创建良性的就医氛围。
表3 您对患者就医环境的评价
(2)医患关系的现状及特点。
①医患关系所处类型:“主动—被动型”向“指导—合作型”转变。在临床诊疗实践中,由于受到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影响,医务人员常常行使医学家长主义的作风,医患关系表现为主动—被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