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
2011年,世界与中国人口发生了两件历史性大事。4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宣布2010年11月1日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为13.4亿。5天以后,联合国在5月3日发布了《世界人口展望2010》,预测世界人口将在2011年10月底跨越70亿人的里程碑。
对这两个数值,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就存量而言,世界与中国人口总量再攀新的高峰,引发政府与部分公众对庞大人口可能带来的就业压力、交通拥堵、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更进一步的担忧。但是对人口增长的担心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人口形势认识的严重滞后,对人口增长后果的认识还停留在半个世纪前的水平上。因为就增量而言,世界与中国人口的增速由疾转缓,人口增长集中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跨入人口负增长的新时代。
世界人口增长减速的根本原因是生育率急剧下降的趋势蔓延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低死亡率、低生育率的后人口转变阶段。这预示着人口红利将消失殆尽,劳动力资源将不断萎缩,老龄化问题将日趋严重。然而这些问题往往被掩盖在新人口高峰的讨论热潮之下。如何应对人口新形势,尤其是低生育率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挑战,是世界各国和中国政府面临的难题,也是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总结世界人口变化的新特征,回顾各国人口政策转变的轨迹,参考东亚各国的经验,提出对中国人口政策的建议。
一 世界人口的两个新特征
随着世界人口迈过70亿的大坎,世界人口的新形势日益明朗,这一新形势有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增长掉头与人口变化的多元化。
2010年10月底,世界人口达到70亿,许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人口时钟走得太快”。人口总量虽然瞩目,但经常被忽略的是,人口增速连创新低。20世纪60年代,世界人口增速达到顶峰,年均增长率为2.2%;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增长率已降至1.2%,并仍将持续下降。这一个百分点的差异背后是截然不同的增长模式:按2.2%的年增长率计算,人口规模翻番的时间是32年,而以1.2%的年增长率计算,翻番的时间是58年。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与世界基本一致,但转变更为剧烈(图17-1)。1965~1970年间,中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曾高达2.74%,超过世界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然而,爆炸性人口增长仅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短暂的篇章,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口增长率已快速回落至1.44%。经过80年代的人口增长波动阶段,自1990年开始,人口增速再次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如今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不到0.5%,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低于英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
图17-1 世界与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1950~2010年)
人口时钟转速由快变慢,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中国,其根本原因都是生育水平的急剧下降。1950~2010年,全世界妇女平均生育水平由5个孩子下降到2.5个。在占世界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生育率降幅更大,由6个孩子下降到2.4个;中国尤甚,由6个孩子下降到1.5个左右。即便最不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也从6.5个下降到4.4个。尽管各国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千差万别,随着经济发展和死亡率下降,生育水平都会大幅度下降。
世界人口新形势的第二个特征是人口变化的多元性。2009年,有41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仍超过4个孩子,主要集中在东非和西非,其平均人口增长率高达2.67%。然而,有64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占世界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其中既包括德国、英国、瑞典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包括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中国的近邻,还包括中国、越南、伊朗和智利这些发展中国家。
生育水平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不等于人口增长会马上停止。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64个国家中,45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仍在继续扩大。这是人口增长惯性的作用,即过去的高生育率形成了目前庞大的育龄妇女群体,尽管每对夫妻的生育数小于其需要替代自身的水平,由于总出生数高于总死亡数,人口还会继续增长。但随着低生育水平下的出生人群进入生育年龄,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死亡人数就会超过出生人数,导致人口缩减,形成人口负增长惯性。彼时,即使生育率回升至2.1,人口还是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负增长。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将长期面临人口缩减、劳动力萎缩和快速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