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
“十二五”时期,河北省电子政务发展将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和社会公众需求,以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为目标,坚持统筹协调、集约建设、深化应用、注重成效,促进政务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一 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将其作为构建服务型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重点实施了以构建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12个重点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112工程”,全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基本形成,部门核心业务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网络化公共服务日益普及,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
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的全省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整合了26个部门纵向业务专网,支撑了31个纵向业务系统应用,与国家多个部委网络实现了对接,承载了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建设了全省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人口、法人等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省市两级政府、92%的县级政府都建设了网站,全省政府门户网站体系日趋完善,网站已成为各级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服务和政民互动的重要载体。
2.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
省级49个部门448项非涉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国土、建设、卫生等部门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远程报批和管理。呈报省政府文件全部实现网上传输。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核心业务实现了电子化处理和网络化服务,网上纳税人比例达到76%,建设了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实现了财政资金的即时监控、监测预警和绩效评价。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基本实现了全省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全省自动监测排污口达到1211个,视频监测重点污染源企业达到28家。住房保障系统实现了53.8万户住房低保家庭、1779个住房保障项目、8.3万套保障性房源的动态管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三网监测、出生医学证明、免疫规划网络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等基本实现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与应急处置的能力。全省11个设区市、部分扩权县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邯郸市“居民卡”、唐山市“城通卡”、沧州市“一卡通”的民生保障卡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方便了居民。
3.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共享取得实质性进展
人口与人力资源库覆盖了全省7000万人口,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质监、计生等部门开展了人口相关数据的共享应用。法人基础信息库涵盖85万多家法人单位,为国税征管、“小金库”治理、事业登记以及社会治安等提供了共享服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减灾救灾、护城河安全保卫、反恐等应用提供了支撑。完成了7698万幅纸质档案数字化。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总量超过777GB。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数据总量达3760GB。依托全省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了企业基础信息系统,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的信息交换、比对和共享,强化了市场监管,促进了财税增收。
4.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建立了省市两级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落实了信息安全责任制。规划建设了河北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和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分中心,完成了对全省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工作;建设了河北省电子政务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在全省网上审批系统开展了数字证书应用试点;建设和完善了省信息安全通报平台,省市县1074个单位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加强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安全检查等基础性工作,制定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试点,完成了对965个单位的信息安全检查,保障了重大活动期间的网络信息安全。
5.电子政务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北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有关电子政务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河北省省级信息化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省级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规范了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开展了信息资源规划,探索形成了河北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