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进入到共享协同集成应用阶段,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发展成就
基础资源服务体系架构基本形成。形成了纵向上接国家下联省、市、县三级,横向覆盖全省各级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统一传输网络;基本建成省、市两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并启动了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成为第一批与国家内、外网接入省市,第一批国家互联网安全接入工作试点省。以此为基础全面启动了全省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工作,为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奠定了基础。
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基于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的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等专有业务系统实现多项业务网上办理,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具备统一信息平台支撑的应急指挥系统。以“秦税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要业务系统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程度进一步提高,业务应用不断深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以宝鸡为代表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依托市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紧紧围绕城市管理、为民服务需要,开展“数字城管”和社会保障服务等业务应用,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安塞县为代表的全省县级政务信息化,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为三农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建设在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的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初见成效,开始为全省各级、各部门业务应用提供服务,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省级其他基础类、专业类数据库体系基本建立,并在相应领域和行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等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政务覆盖面逐年扩大,改善了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社会治安、质量监管等社会管理方面电子政务应用逐步普及,加强和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县级以上政务部门普遍建立政府网站,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网上办事的重要渠道。2009、2010年省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两年绩效评估位列全国第四。
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日益完善。陕西省相继出台了《陕西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陕西省电子政务整合工作意见》、《陕西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全省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编制完成了《陕西省电子政务技术规范指南》、《省级机关局域网建设技术指南》、《陕西省县级电子政务建设要求和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各级各部门电子政务规划、建设、运维和安全等工作。
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机制趋于成熟。探索建立了“需求主导、企业投资、政府租赁”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集中优势资金、短期内实现规模效应,缓解了政府投资压力,壮大了企业。逐步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方式,坚持业务应用和基础承载分离,为电子政务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带动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二 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陕西省电子政务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建设集中统一的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电子政务发展质量,增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能力。鼓励推行“云计算服务优先”模式,推进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运行与服务,推动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向云计算服务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迁移,提高基础资源利用率和应用服务成效。
三 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电子政务支撑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的能力与水平显著提升,促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更加明显。全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成效显著,电子政务发展继续处于西部领先,并迈进全国先进行列。
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开展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强化政务与技术深度融合,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创新,提高统筹协调能力。
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县级以上政务部门非涉密公文实现数字化处理和网络化传输,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