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一 低碳试点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2009年11月25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这既是中国政府对日益增强的国际减排压力的回应,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2003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将环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则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指出未来中国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系列的重大决定有效增强了各级政府在科学发展方面的认识,并开始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一系列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中,能源与气候变化是这个时代的核心。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低碳发展”逐渐成为解决能源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城市是重要的经济活动单元,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核心地位。据估计,中国城市人口的能源需求占全部一次能源需求的75%,产生85%的二氧化碳排放(Dhakal,2009),地级以上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58.84%(仇保兴,2009)。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全社会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8年以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英国战略方案基金(SPF)、能源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的支持以及住建部等部门的推动下,中国已有保定、上海、南昌、德州、杭州、成都、广元、厦门等数十个城市陆续提出了低碳城市的构想,并开展了一些具体行动(见专栏14-1)。
专栏14-1 中国城市低碳建设大事记
2008年1月,保定与上海两个城市入选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分别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角度和建筑节能的角度尝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2008年初,珠海市两会中政协首先提议要把珠海建设成为低碳城市。
200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和吉林大学等单位的帮助下,吉林市编制了《吉林市低碳经济路线图》。2009年底,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
2008年12月,保定市发布《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同时与清华大学合作,制定《保定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2009年起,英国战略方案基金(SPF)推动中国省及地方的低碳发展,先后支持了吉林市、南昌市、重庆市和广东省等进行低碳城市发展的研究和规划。
2009年10月,南昌市政府审议《关于进一步深化“花园城市绿色南昌”建设等若干意见》,构建低碳生态产业体系。
2009年12月,德州提出实施太阳城战略,编制了《低碳德州发展规划》。
2009年12月,杭州市发布《低碳新政50条》,构建“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2009年12月,成都市发布《成都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2009年四川省广元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低碳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地震重灾区提出并实施“科学重建、低碳发展”理念。2010年7月,《广元市低碳重建与发展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10年1月,住建部与深圳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2010年1月,《厦门市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完成,确立交通、建筑和生产三大领域为低碳发展的重点行业。
2010年3月,《无锡低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由环保部、社科院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评审通过。
2010年5月,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暨自治区和谐生态城区和城乡一体化吐鲁番示范区(吐鲁番市新区)开工。计划用10年时间(2010~2020年)分三期在戈壁荒地上建设低碳新城,太阳能发电和绿色交通成为主要应用。
2010年7月,德州市与眉山、银川和北京市东城区成为中瑞合作低碳城市项目所确定的首批低碳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承担德州市低碳发展指数研究工作。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气候政策中心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然而,这一时期的低碳城市实践具有自发性、尝试性和零散性的特点,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具有“学中干,干中学”“摸石头过河”的先行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