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人民摆脱了温饱问题的困扰,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收入不平等差距逐渐拉大,收入不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结构出现分化,低收入群体规模远远超过中产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社会公正面临巨大挑战,新的社会问题伴随着原有的社会问题对整个中国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些巨大的社会变迁也必将反映到人们对其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并构成探讨中国主观幸福感问题的宏观背景。而自20世纪80年代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因此,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将主观幸福感研究置于一个历时的社会变迁之中,对于考察其变化的基本情况和探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经济社会因素大有裨益。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WVS)为我们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后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一 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一)世界价值观调查
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WVS)是一项世界性的研究价值观变化及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的调查,现已包括97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世界90%的人口。[1]世界价值观调查自1990年开始在中国实施,此后又分别在1995年、2001年和2007年进行了三次,共进行了四次。第一次由中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执行,采用分层多阶段定额随机抽样,共获得有效分析个案1000个;第二次调查由盖勒普(中国)公司执行,采用成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共获得有效分析个案1500个;第三次和第四次调查由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执行,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分别获得有效分析个案1000个和2015个。历次调查样本分布特征如表2-1所示。
表2-1 世界价值观调查中国部分的样本特征
(二)幸福感(Happiness)状况
一般而言,主观幸福感(Subjunctive Well-Being)分为幸福感(Happiness)和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两个方面。幸福感主要反映人们的情感体验,通常被作为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方面;而生活满意度则通常被认为是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方面,反映人们对其生活及其具体方面的认知。世界价值观调查每年的问卷设计中都包含了这两方面的内容。
就幸福感而言,世界价值观调查的问卷中直接询问被访者“目前您生活得愉快吗?”并提供了四个选项“很幸福”“比较幸福”“不太幸福”“一点也不幸福”,要求被访者根据其主观体验做出选择。表2-2直接呈现了历次调查中被调查者对自己幸福感的选择状况,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访者感觉很幸福或比较幸福,两项选择比例之和在历次调查中分别占到了68.44%、84.10%、78.12%、76.71%。
表2-2 历次调查中幸福感的分布比例
通过对历次调查的选择情况进行重新赋值打分:很幸福4分,比较幸福3分,不太幸福2分,一点也不幸福1分,可以得到如表2-3所示的平均得分情况。
表2-3 历次调查幸福感得分情况
通过对历次调查平均幸福感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各年幸福感得分之间差异情况如下:1995年比1990年高0.10分(sig.<0.001),2001年比1995年低0.08分(sig.<0.001),2007年比2001年高0.07分(sig.=0.011),2007与1990年基本处于同一水平(sig.=0.817),但也明显低于1995年的水平(sig.<0.001)。由此可见,幸福感在历次调查中呈现上下波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简单地上升和下降。这一结果可以进行两种解读:第一种解读可以认为幸福感与经济增长没有直接的关联,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但人们的幸福感却在各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上下波动,幸福感的变化更多地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第二种解读可以认为幸福感的测量更多地反映人们的暂时性情感,而这些情感更多地受到情境性因素的影响,不具有测量的稳定性,这一点或许也是不少学者在主观幸福感研究中更多地采用作为认知指标的生活满意度而不是反映主观情感的幸福感这一指标的原因。
(三)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状况
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人们对其生活的判断和认知。就生活满意度测量而言,问卷中直接询问被访者:“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总的来说,您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满意